×

力帆股份,岌岌可危?10家子公司待重整,力帆股份遇破产退市风险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03 07:32:10 浏览2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力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企吗

是的,力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企。力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历经29年艰苦奋斗,已发展为以新能源产业为战略发展方向,集汽车、摩托车和发动机、通机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大型企业。力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从事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为主的企业,成立于1997年,位于重庆市,注册资本为112.33亿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黄勇。公司目前未上市,但已经取得了多项荣誉和资质,包括: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重庆市重点企业、重庆市创新型企业、重庆市科技进步奖、重庆市名牌产品等。与此同时,力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拥有4家子公司,包括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力帆摩托车有限责任公司和重庆力帆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以创新、求实、团结、奉献为企业精神,以服务社会、回馈社会为企业使命,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为股东创造最大的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此外,力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新能源汽车、摩托车和发动机的研发和生产,不断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同时,力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还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摩托车和发动机的使用,促进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如果您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力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信息,建议您到企知道-免费查企业进行查询 》》》》》

力帆股份重整接近终局 尹明善谢幕,吉利或成实控人


吉利的入主或将给力帆带来更多想象。
文丨杜巧梅
在8月21日被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破产重整仅4个月后,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破产重整即将迎来终局。
12月21日晚间,*ST力帆(601777)发布了《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股东权益变动暨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将发生变更的提示性公告》。
《公告》指出,因执行《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整计划(草案)之出资人权益调整方案》,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帆股份”)控股股东由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帆控股”)变更为重庆满江红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满江红基金”),重庆满江红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满江红公司”)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公告显示,本次重整通过资本公积金转增股票的方式来实现股权变更,权益变更完成后,满江红基金、产业投资人将分别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29.99%、20%。而原控股股东力帆控股的持股比例由约47.08%下降至约13.75%。
而随着控股股东变更完成,*ST力帆(601777)在12月22日停牌一天后,在23日开盘后股价一度触及涨停,截至智库君发稿,报5.22元,涨幅超5%。
力帆易主
事实上,早在12月1日重庆五中院裁定批准的力帆股份重整计划,就已确定满江红基金、产业投资人作为《重整计划》规定的参与公司重整投资的实施主体参与力帆股份重整。
而《公告》指出,根据满江红基金合伙协议的约定,满江红公司为满江红基金的唯一普通合伙人和执行事务合伙人,负责执行合伙事务和对外代表满江红基金,满江红基金的投资及其他事务、管理和处置合伙企业的资产、行使作为被投资企业的股东或相关权益人所享有的权利、聘用第三方向合伙企业提供服务、以及对外签署、交付和履行协议或其他有约束力的文件均由唯一的普通合伙人及执行事务合伙人决定或需经其同意。
因此,满江红企业管理作为普通合伙人和执行事务合伙人,根据《合伙企业法》和合伙协议的约定,能够对作为投资型企业的满江红基金的重大经营、财务事项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满江红公司对满江红基金拥有实际控制权。
而控股股东和实控人的变更也意味着重庆两江管委会和吉利正式成为力帆股份的实控人。
事实上,早在力帆控股向法院申请司法重整之前,其意向投资人便已大致确定了。启信宝显示,重庆满江红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8月6日,其中,重庆两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持股51%,吉利迈捷投资有限公司持股49%。彼时力帆汽车尚未确认意向重整投资人;12月14日,满江红基金注册成立。
尽管力帆与吉利方面均回应“一切以公告为准”,但业内猜测,吉利或成为力帆股份背后的实际控制人。
结合*ST力帆此前发布的公告,在此次重整中,吉利可谓以双重身份投资力帆。
首先,满江红基金向力帆股份提供资金。而满江红基金的普通合伙人满江红公司,背后大股东就是吉利迈捷投资有限公司,占股49%。
其次,吉利迈捷的母公司吉利控股集团还作为产业投资人参与力帆重整。而产业投资人则是由吉利迈捷、吉利科技、或吉利迈捷/吉利科技持股比例达70%以上的绝对控股的公司组成。
吉利入主的更多想象
根据《公告》,在对力帆股份的重整中,满江红基金通过力帆股份重整出资人权益调整程序有条件受让资本公积金转增股票,并向力帆股份提供资金。
而产业投资人通过力帆股份重整出资人权益调整程序有条件受让资本公积金转增股票,并向力帆提供优质产业资源、与力帆股份签署关于换电型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的授权协议和有关基地代加工业务的转移协议或其他代加工业务协议、推动力帆股份履行相关售后维保责任和加快推进力帆股份汽车与摩通产业转型升级。
值得关注的是,力帆股份在12月1日公布的《重整计划》中曾提及“产业投资人将向力帆股份提供优质产业资源,包括但不限于将力帆股份打造为吉利科技集团换电车型制造业务唯一的上市平台,并择机将中高端智能网联换电业务注入,通过资产重组导入换电新能源汽车生产、汽车与摩通产业整合机遇、产业技术支撑等。”
同时,力帆股份在11月9日发布的公告中明确指出吉利迈捷/吉利科技集团与力帆股份签署了关于换电型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的授权协议(该车型已获工信部334 批次目录〔产品公告型号:JWT6470SEV01〕),以及有关基地代加工业务的转移协议或其他代加工业务协议,以支持保障前款换电型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产能。
而有接近力帆的人士曾透露,力帆汽车在11月16日召开的2020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上表示:“一旦完成重整工作,首先将量产吉利科技集团旗下换电型电动MPV‘枫叶80V’。”
业内猜测,随着换电模式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可和鼓励,此番参与力帆重整,也是吉利在换电领域的重要布局。
事实上,今年以来,吉利在已经在换电站建设方面先行布局。
继今年9月16日在重庆亮相吉利首个换电站之后,吉利计划与当地有关部门合作,推进换电站的铺设。
日前,吉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重庆高速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将在重庆高速公路的青杠,围龙,珞璜,静观,大路5个服务区建设换电示范站。
按照吉利科技集团此前的规划,换电模式将率先落地重庆两江新区,今年计划将在重庆建设完成35座换电站。2021年,扩充至100座换电站;2023年,计划落成200余座换电站。未来,吉利科技将以重庆为中心,同步向浙江、山东等全国各地辐射布局,涵盖全国范围内各大城市、省际、高速路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吉利成力帆股份实控人?回应称以公告信息为准

财经网汽车讯?力帆实际控制人为满江红公司。
近日,中国网报道,吉利或成为力帆股份实际控制人。中国网称,吉利科技集团持有力帆股份第一、第二两大股东股权,直接间接持有的股权或让吉利成为力帆股份背后的实际控制人。吉利科技集团由吉利100%持股。
对此,财经网汽车联系到吉利科技集团,相关负责人回应,报道存在失实,一切以公告信息为准。
12月21日,*ST力帆(601777)发布公告,表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将发生变更。
力帆股份控股股东由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帆控股”)变更为重庆满江红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满江红基金”),重庆满江红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满江红公司”)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公开资料显示,力帆股份管理人与重庆两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 称“两江基金”)、吉利迈捷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迈捷”)及吉利迈捷母公司吉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科技集团”)共同签署重整力帆股份的投资协议。吉利迈捷、两江基金共同发起设立满江红基金。
另外,吉利迈捷、吉利科技、或吉利迈捷/吉利科技持有股权达70%以上的公司(以下简称“产业投资人”),作为参与力帆股份重整投资的实施主体。
本次权益变动后,满江红基金和产业投资人成为力帆股份第一、第二两大股东;力帆控股持有力帆股份比例由之前的47.08%下降为13.75%。
天眼查数据显示,力帆股份现实际控制人满江红公司,是由两江基金和吉利迈捷共同成立,分别持有51%和49%的股权。
而满江红公司仅直接持有满江红基金0.03%的股权。满江红基金的最大股东为重庆两江新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两江产业集团”),持有49%的股权。两江基金为两江产业集团全资子公司。
吉利迈捷两大股东为吉利科技集团和杭州吉行科技有限公司,后者是吉利科技集团全资子公司。
吉利虽直接或间接持有力帆股份股权,但力帆股份实控人为满江红公司。
对于吉利收购力帆,招银国际研究部白毅阳表示,吉利科技集团换电模式的推广,需要整车生产、动力电池供应、金融配套等方面的配合;另外,吉利需布局西南市场,其在东南沿海地区的渗透率较高,但未来中国汽车市场有望将向西南、西北等市场扩张。多重因素促成了吉利收购力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岌岌可危?10家子公司待重整,力帆股份遇破产退市风险

[汽车之家?行业]? 力帆的处境正在进一步恶化。7月10日,力帆股份(601777)发布公告称,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10家子公司(力帆乘用车、力帆汽车销售、力帆进出口等)被债权人向法院申请进行重整,如果法院正式受理对公司的重整申请,公司将存在因重整失败而被宣告破产的风险并被实施破产清算,公司股票也面临被终止上市的风险。
力帆股份在公告中提到,子公司力帆乘用车、力帆汽车销售、力帆汽车发动机、无线绿洲、移峰能源现阶段生产经营均不正常。债权人的申请能否被法院裁定受理、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能否进入重整程序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概括来说,在10家子公司均出现“无法清偿到期债务”的情况后,力帆股份正在遭遇重大危机:如果重整失败,力帆股份很可能宣告破产、被终止上市;即使重整执行完毕,公司后续经营和财务指标如果不符合法规,仍存在被实施退市风险。
力帆股份表示,在法院受理审查案件期间,公司将依法配合法院对力帆乘用车等10家全资子公司的重整可行性进行研究和论证。若法院裁定以上全资子公司进入重整,公司将依法行使股东权利,配合法院及管理人的重整工作,并促使全资子公司依法履行债务人的法定义务。
近来,围绕力帆股份的负面消息一直不断,公司经营正在经历巨大危机。销量方面,2020年前5个月,力帆汽车总销量不足1500辆,自身造血难以为继。今年6月中旬,力帆股份披露,公司涉及诉讼(仲裁)已达392件,涉及金额29.06亿元。经销商、供应商、消费者,甚至是自己旗下子公司,纷纷把力帆告上法庭;6月22日,大批力帆经销商赶赴重庆向厂家索赔维权,长久积累的矛盾愈发激烈。总的来看,力帆股份当前的危机涉及方方面面,已经到了一个生死攸关的时期。(文/汽车之家 才丽媛)

6亿股份遭冻结、资金链濒危,力帆如何面对行业洗牌?

力帆可能会直接被淘汰。因为自己发展落后,没有很可靠的竞争产品。因此可能会被淘汰出局。
我个人觉得他们为了面对资金危机和压力,会售卖一些股份,并且会对整个行业风向和决策进行调整,最坏的结果可能会被其他公司收购。
力帆,这个曾经的摩托车行业的巨头,在行业更迭当中没有紧跟时代的步伐, 结果陷入到了如今的尴尬境地。
力帆所持股份97.28%被冻结
7月17日,力帆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相关单位发来的《股权司法冻结及司法划转通知》、《上海金融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获悉公司控股股东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所持有的本公司的部分股份被轮候冻结。
目前力帆控股持有公司股份620,642,656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47.24%。此次股份被轮候冻结后,力帆控股所持公司股份累计被司法冻结及轮候冻结股份数量为615,772,656股,占其持股总数的97.28%,占公司总股本的45.96%。
力帆面临前所未有的资金危机
除了本次因为海通恒信国际租赁保理合同纠纷被冻结股份之外,最近几年力帆还面临着其他麻烦事情,比如今年2019年6月,力帆股份因通过横琴金投融资的1亿融资项目出现部分逾期,造成力帆控股持有的47.24%股权中的97.28%的股份被法院冻结,冻结期限3年。此外力帆还出现了3.79亿元的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到期无法归还。
而这一系列事情发生的背后是力帆的资金危机。根据力帆2018年年报显示,期末公司货币资金54.03亿元,短期借款高达91.61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26.5亿元。相当于流动资产不及短期借款的60%,因为流动性问题力帆还受到了监管部门的问询函。
为了解决流动性紧张的局面,力帆也在寻找各种办法,比如质押股票和转让土地。2018年力帆将15万辆乘用车项目的生产基地转让给重庆两江新区土地储备整治中心,获得33.15亿元资金;2018年12月,又将重庆力帆的乘用车生产资质以6.5亿元的价格出售给车和家,这些可都是力帆的优质资产,如果不是迫不得已估计力帆也不会出手。
但是出售资产并没有能够解决力帆资金困局,进入2019年之后力帆的资金局面更紧张,为了缓解资金进账局面,力帆还把大量的股份质押了出去,据力帆股份公告披露,截至2019年5月31日,力帆控股持有公司股份约6.21亿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47.24%。其中已质押股份数为5.93亿股,占其所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95.59%,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45.16%。
除此之外,目前力帆还面临来自经销商的退款压力,最近一段时间全国各个地方力帆汽车授权经销商来到位于重庆市江北区北滨路的力帆中心LFC门前静坐维权,他们要求力帆汽车原价回收老旧代售车型;将经销商的入网、建店保证金退还;对经销商非正常经营性亏损实现补偿;妥善处理欲退网经销商的售后问题等。
由此可以看出力帆目前可谓是麻烦不断缠身。
力帆陷入资金危机困局其实反映出了边沿车企的生存困境
从力帆的资金困局到出售各种资产,再到质押股票,其背后最重要的原因是力帆的主营业务乘用车业绩表现不理想。最近两年来,力帆乘用车的业绩表现可以用槽糕来形容。2018年力帆汽车在乘用车市场遭遇滑铁卢,全年销量仅31,786辆,相比2017全年销量101,434辆,下跌近七成。受此影响,2018年力帆的财报也很难看。
根据力帆2018年年报显示,力帆集团本年度实现营业收入共计110.13亿元,同比下降12.60%;归属于公司股东利润2.53亿元,同比增长48.34%,但是在扣除了非净利润之后力帆2018年共计亏损21.49亿元,同比跌幅达到了1047.68%,这已经不是一般的亏损了,而是巨亏。
进入2019年之后力帆的财务状况并未好转,一季度公司营收22.47亿元,同比下降31.07%;净利润亏损9720.48万元,同比下滑257.56%;扣非后净利润亏损9104.48万元,同比下滑222.21%。货币资金减少为49.68亿元,流动资产121.97亿元,同期流动负债184.15亿元,短期借款89.38亿元,流动负债已是流动资产的1.5倍,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
而力帆的经营状况之所以持续恶化跟他们经营思路有很大的关系。力帆从2003开始就涉足乘用车行业,刚开始那几年我国汽车消费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力帆凭借价格上的优势获得了一些低端消费的认可,所以具有一定的市场空间。但是发展多年以来,力帆基本上都是扮演的是市场的跟随者,而不是主导者,力帆汽车不论是技术还是设计都是乏善可陈,根本没有竞争力。
但是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不断提升,大家对汽车的品质要求更高,这时候不论是外资品牌还是国内品牌企业,他们都在积极顺应市场的需求,不断对汽车进行升级换代,比如国内的吉利、长安、长城、广汽等车企都频繁的对车型进行更新换代,所以他们的市场份额也是越来越大,并成为了国内企业的主流品牌。
反观力帆,从2003年开始基本上都是在吃老本,技术投入不够,品质跟不上时代,在售部分车型换代周期长,技术老旧,甚至连营销也是毫无新意,推广力度也很小,目前很多消费者都不知道有力帆这个汽车品牌,品牌认知度低,品质没保障这要消费者怎么掏口袋?
所以力帆之所以出现今天这样的局面,其实从他们选择的经营思路那天开始就注定了这一天会迟早到来。毕竟中国消费者也不傻,在价位差不多的其概况下,哪怕多出几万块钱很多人仍然会选择质量有保障, 车型好,有一定品牌的汽车,所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力帆这种边沿品牌车企的生存环境只会越来越难。
而想要摆脱目前生存困局,力帆必须改变经营思路,紧跟时代步伐,加大对汽车的研发投入,以市场为导向,及时更新车型,同时进一步加大品牌推广力度。但是这些过程需要时间,因为任何一个品牌的行成都不是短期可以达到,而是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检验。但是按照目前力帆的财务状况来看,想要实现这些经营上的转变我觉得很难,除非他们引进有较大实力的财阀进行重组。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不是国企

力帆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成立于1992年。历经17年的艰苦奋斗,已迅速发展成为融汽车、摩托车的研发、生产、销售(包括出口)为主业,并投资于金融业的大型民营企业。2007年,力帆集团统计销售收入121.6亿元人民币,发动机产销量306万台,出口创汇4.096亿美元,专利拥有量4061项,上述四项指标均居全国同行领先地位。目前,力帆集团已有员工13715人,拥有一个国家级技术中心,连续多年入选中国500强企业,并居于重庆民营企业50强之首。
不是国有企业,以民营为基础的股份制企业。

力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力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12月01日,法定代表人:周宗成,注册资本:450,000.0元,地址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金山大道黄环北路2号。
公司经营状况:力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处于开业状态,公司在A股板块上市,公司拥有77项知识产权,招投标项目28项。
建议重点关注:爱企查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11月26日,该公司存在:「自身风险」信息866条,涉及“立案信息”等。
以上信息来源于「爱企查APP」,想查看该企业的详细信息,了解其最新情况,可以直接【打开爱企查APP】

吉利或成力帆股份控制人 西南市场开启布局

近日,*ST力帆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由力帆控股变更为重庆满江红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从这则消息中不难看出,力帆控股将从控制人变为参与者。
《公告》中还指出,本次权益变动后,重庆满江红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满江红公司)成为力帆股份实际控制人。
力帆出让股权谋生路
至此,或许不少人认为,力帆的此次出让股权接盘者实为重庆满江红公司,但从满江红公司的股权结构中了解到,满江红公司的两大股东分别为重庆两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吉利迈捷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持股比例各占51%和49%,而吉利迈捷为激励科技持股99%的子公司。
换句话来讲,在力帆重整的整个过程中,吉利以双重身份投资了力帆,最终力帆股份的知己控制人也将并入吉利集团旗下。
相关资料显示,截止2019年12月31日,力帆股份资产总额为194.07亿元,负债总额165.73亿元,资产负债率为85.40%。
面对困局,尹明善不得不思考力帆的未来,随着今年十月,控股股东被曝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力帆的“尹氏家族”或许就此被更换,正式由吉利汽车接手。
这或许为力帆重整之后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如何布局只能等待后续的市场规划,当然从力帆占据西南一隅的“战略”地位来看,吉利接盘力帆或许将把发展重点集中在新能源汽车和换电领域,同时不排除以代工的形式为吉利生产新能源汽车。
吉利布局新能源换电
在2018年,李书福就曾公开表示,正寻找机会筹备项目落地重庆。彼时,吉利进军重庆的序幕就已拉开,再从近些年吉利汽车与重庆两江新区的合作步调来看,布局大西南市场的时机趋于成熟。
今年11月9日,力帆股份曾对外发布公告称,与吉利迈捷/吉利科技集团签署了关于换电型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的授权协议,保障换电型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产能。相关内部人士也透露,“一旦完成重整工作,首先将量产吉利科技集团旗下换电型电动MPV枫叶80V。”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将大力推动充换电网络建设,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随着换电模式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可和鼓励,吉利将在换电领域提前进行布局。
按照吉利科技集团此前的规划,换电模式将率先落地重庆两江新区,今年计划将在重庆建设完成35座换电站。2021年,扩充至100座换电站;2023年,计划落成200余座换电站。
随着吉利接手力帆成实际控制人之后,有利于吉利汽车在西南区域的市场布局,同时借力帆在西南区域的换电业务市场,可以快速进行市场拓展。对力帆来说将自己托付给吉利汽车,无疑也是正确的选择。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力帆日子难!股票更名“ST力帆”,存在破产退市风险

[汽车之家?行业]? 力帆集团目前的日子并不好过,破产/退市风险如影随形。8月24日,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帆股份”)发布公告,称于日前收到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送达的《民事裁定书》及《决定书》,力帆股份的重整申请已获法院裁定受理。根据规定,力帆股份股票于2020年8月25日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改为“*ST力帆”,股票价格的日涨跌幅限制为5%。
力帆股份表示,公司被法院裁定受理重整,存在因重整失败而被宣告破产的风险。如果公司被宣告破产,公司将被实施破产清算,公司股票将面临被终止上市的风险。即使公司实施重整并执行完毕,但如果公司后续经营和财务指标不符合《股票上市规则》等相关监管法规的要求,公司股票仍存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的风险。
裁定书中提到,力帆股份公司已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当前货币资金4300万元,到期债务11.96亿元,其他财产流动性差、无法变现,依法应予认定其明显缺乏清偿能力。因此,力帆股份公司具有破产原因,如不及时拯救,会给债权人、股东、员工及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利益带来重大损失,其重整具有必要性。此外,裁定书还提到,力帆股份公司从事汽车及摩通行业多年,拥有较为齐备的生产资质和成熟的生产技术,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销售渠道众多,具备重整价值,其拟通过股权重组、债务重组、资产重组、运营重组的方式实现重整,该重整预案具有可行性。
编辑点评:
近来,围绕力帆股份的负面消息不断,销量下滑、债务/诉讼缠身、经销商维权让力帆的经营现状堪忧。当国内多数车企的经营回到正轨,不断提振销量、推出新品时,力帆仍未从危机抽身,反而已退到了破产的边缘。下一步究竟是破局还是破产,是力帆时刻在面临的问题。(文/汽车之家 才丽媛)

力帆进入破产重整 本土汽车品牌两极分化愈演愈烈


汽势Auto-First|刘天鸣
在存量市场时代,总会有车企顶不住压力,最终被淹没在中国汽车史的长河之中。此次力帆股份进入重整程序的结果如何,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但从整体市场来看,随着中国品牌“马太效应”的加剧,或许力帆股份不是最后一个进入重整程序的车企。
8月24日,力帆股份发布公告称,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帆股份)、重庆力帆财务有限公司及其力帆股份旗下10家全资子公司已被法院裁定受理重整。这意味着力帆股份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同时,力帆股份还对外披露了公司累计涉及诉讼的数量及金额。据力帆股份统计,目前,公司共涉及诉讼(仲裁)1178 件,涉及金额 50.37 亿元。对此,力帆股份强调,诉讼事项将对公司后续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但由于部分诉讼未开庭,无法判断是否影响2020年业绩。
进入重整程序后,将对力帆产生怎样的影响?力帆股份究竟有没有能力偿还债务?随着中国乘用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国品牌车企为何呈现出两极分化现象?
力帆重整失败或将破产
据力帆股份发布的公告显示,力帆股份、力帆财务、力帆乘用车、力帆汽车销售、力帆进出口、力帆摩托车发动机、力帆汽车发动机、力帆内燃机、无线绿洲、移峰能源等12家企业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据了解,破产重整不同于公司“倒闭”,而是在法院主持下,债权人与债务人达成协议,制定重组计划,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债务人按一定方式全部或部分清偿债务,债务人可以继续经营其业务的制度。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破产重整不但能够保证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还能保留珍贵的壳资源。当然,重整程序只是为濒临破产企业一次“重生”的机会,如果重整程序失败而正式宣布破产,该公司将直接进入破产清算。
据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发出的《民事裁定书》显示,当前力帆股份货币资金4300万元,到期债务11.96亿元,其他财产流动性差、无法变现,力帆股份被认定为明显缺乏清偿能力。
实际上,力帆股份所涉及的诉讼或债务不止于此。8月24日,力帆股份披露了公司累计涉及诉讼(仲裁)事项。截至目前,力帆股份共涉及诉讼(仲裁)1178 件,涉及金额 50.37 亿元。
力帆股份距资不抵债仅一步之遥。今年第一季度,力帆股份实现营收5.64亿元,同比减少74.88%,亏损则从去年同期的9720.48万元扩大至至1.97亿元。资产负债方面,截止2020年3月31日,力帆股份流动资产为55.1亿,总资产为182.93亿元,总负债为157.19亿元,净资产为25.75亿。
从力帆股份业绩中可以看出,主营业务持续萎缩的状态下,亏损正在逐步扩大,同时,无债务偿还能力带来的违约金,也会加重力帆股份的负债。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力帆股份重整程序包括股权重组、债务重组、资产重组、运营重组,这也就意味着,力帆股份不排除被其他车企收购。
中国车企两极分化加剧
力帆股份进入重整程序仅仅是中国品牌车企两极分化的缩影。一方面是以吉利、长城、长安为首的中国品牌开始向上发力。另一方面力帆、海马、众泰等中国品牌销量呈现大规模下滑,游离在生死边缘。
据中汽协数据统计,7月份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58.5万辆,环比下降0.9%,同比增长4.5%,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5.1%。虽然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结束了连续下降趋势,但市场份额依旧处于被压缩状态。
生存空间的压缩使得中国品牌车企“马太效应”加剧。头部车企呈现出快速增长或维持固有份额,具体来看,吉利汽车7月销售新车10.52万辆,同比增长约15%,长安汽车(指长安系中国品牌)7月销量达12.35万辆,同比增长49.9%,长城汽车7月销售4.74万辆。
而边缘化中国品牌车企销量却不尽人意。7月份海马汽车仅销售新车875辆,同比下降68.41%,力帆汽车7月销售新车253辆,同比下降70.75%,众泰汽车在7月销量直接归零。
事实上,从研发投入上或许能够解释“头部”中国品牌与其他品牌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据长安汽车历年年报显示,2011年到2019年期间,其研发投入呈现出逐年增长态势,从16.11亿元增长至44.78亿元,九年累计研发投入达到246.43亿元。此外,吉利汽车研发投入更高,近十年累计投入超过1000亿元。
反观力帆股份,从2015年开始就呈现出研发投入逐年减少态势,2019年,力帆股份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为2.32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仅为3.11%。尽管力帆股份体量小于绝大多数中国品牌车企,但其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远低于行业平均值。
当然,研发投入的多与少并不能直接决定一个车企的生与死,但却可以决定其未来发展的实力与底气。因为研发投入与产品更新换代、外观设计、核心技术等问题息息相关,没有足够的研发投入就意味着不会有未来。(图片来源自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