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舰15人牺牲真相震撼揭秘,国产航母下水死人了吗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4-06 12:53:01 浏览7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改建辽宁舰时15名设计师牺牲 为什么

据媒体报道,作为中国海军的首艘航母,辽宁舰的诞生之路并不顺利,据称为了改建辽宁舰,将它修复使用,有15名设计师为此在工作岗位上牺牲,其中一人的身份更是非常特殊,他就是负责歼15舰载机项目的总设计师罗阳
有的是因为癌症,有的是因为心脏病猝死,主要是这些人员因为工作量过大,长期处于疲惫状态,生活没有规律,长期熬夜,耗干了精气神,身体垮了

辽宁舰张涛怎么牺牲?

牺牲原因:辽宁舰蒸汽爆炸事故
辽宁舰系统主任设计师、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第七零一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王治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航母的改建工程工作量大、时间紧迫,他们用15个月的时间完成了30个月的工作量,期间同一部门约有15位同事在岗位上牺牲。
近日,有关辽宁舰蒸汽爆炸事故问题,被一些西方媒体炒作的沸沸扬扬,大意都是渲染此次事故,借此来抹黑中国辽宁号航母战斗力不足,事故频发,或者存在事故。针对外媒称“辽宁舰”“日前发生蒸汽爆炸事故”的说法,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回应表示,有关报道不符合事实。
其实,这次辽宁舰只是发生小事故,不少西方媒体解读为“锅炉爆炸”这种严重事故。首先,请注意三个关键词“给水管路”,“炉水”,“蒸汽”。这三个关键字告诉我们,实际上出现事故的位置和舰载的高温高压锅炉本身完全无关。航空母舰的主机动力舱结构复杂,管理和操作有严格的规程
当然,辽宁舰曾经也发生过“惊天噩耗”,当时导致15人死亡。航母的改建工程工作量大、时间紧迫,他们用15个月的时间完成了30个月的工作量,同一部门约有15位同事在岗位上牺牲。

辽宁舰舰载机飞行员牺牲了几个

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同年,国产歼-15舰载机成功起降航母。 滚滚浪涌,镌刻着那一道穿越时光之河的航迹。 2016年,29岁的舰载机飞行员张超,牺牲在航母事业的征程上。这名曾被王伟感召、主动要求分配到王伟生前所在部队的年轻飞行员,最后也走上了跟他崇敬的英雄相同的道路。
15个。宁舰工作人员罕见披露,航母服役前,15名英雄壮烈牺牲。2012年9月,辽宁舰交付海军。11月,歼15舰载机在辽宁舰完成第一次着舰,而完成这一壮举的功勋飞行员,正是辽宁舰舰载机着舰第一人——戴明盟。

国产航母下水死人了吗

航母下水没死人,航母建造死过人的,王治国(辽宁舰系统主 任 设计师)回忆,工程启动以来,同一部门的同事中,约有15位因为工作原因而牺牲。“很多都是平常工作、战斗在一起的。分析如下:
1、个人推测这些都是工作人员,或者技术人员,或者工人。并非都是设计师。更不可能是十几个总师、副总师牺牲。
2、个人推测很多人是由于各种原因牺牲的。有网友发了一篇关于在造船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的事故,个人认为很多牺牲人员都是由于这种情况牺牲的。
3、个人推测类似罗阳这样的总师不会太多。估计只有罗阳一个,在十几个牺牲人员中,是个零头。最多的是工人或技术人员。
个人认为,这些可能是工作人员,或者技术人员,或者工人。并非都是设计师。更不可能是十几个总师、副总师牺牲。航母修改,需要几十万工人辛勤劳动,其中有几个因公殉 职,也是可以理解的。当然,他们是为祖国牺牲,他们的死重如泰山。

改建辽宁舰为什么有这么多人牺牲

压力大,时间紧
人在持续压力下,健康状态很容易出问题

开学第一课2022年谁讲张超光荣牺牲

海军飞行员张超,驾驶飞机训练时突发故障,为尽可能保全战机,他错失最佳跳伞时机,最终还是光荣牺牲了
海军飞行员张超,驾驶歼-15战机训练时突发故障,为尽可能保全战机,他错失最佳跳伞时机,牺牲时年仅29岁
舰载战斗机飞行员戴兴回忆。
海军飞行员张超,驾驶歼-15战机训练时突发故障,为尽可能保全战机,他错失最佳跳伞时机,牺牲时年仅29岁
海军舰载机飞行员、着舰指挥官戴兴作为主讲人讲述了自己和航母的故事。其中讲到队友张超于2016年光荣牺牲
开学第一课2022年戴兴讲张超光荣牺牲的故事。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海军舰载机飞行员、着舰指挥官戴兴作为主讲人讲述的故事。

辽宁舰观后感7篇


辽宁舰观后感篇1
雷锋——一个普通的名字,也是一个全世界人都熟悉的名字。人们都不因时间的推移而忘记他,人们都学习他,以他为榜样,那是因为一个平凡的人,在短暂的生命里,做了许多平凡有事,却表现出了高尚的情操、伟大的精神。
有一次雷锋出差去安东,参加沈阳部队工程兵军事体育训练队。他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从抚顺一上车,他就看见列车员十分忙,于是就动手帮列车员做起事来,擦地板,擦桌子,给旅客倒水,给妇女抱孩子,给老人找位子……做完这些,他还拿出随身带的报纸,给不认识字的旅客念报,宣传党的政策,一直忙到沈阳。
到沈阳车站换车时,雷锋发现售票口围着许多人,吵吵嚷嚷的,走进一看,原来是一位中年妇女没有车票,却硬要上车。
雷锋拉着妇女的手问:“大姐,你又没有车票,为什么还硬要上车呢?”那位大嫂急得满头大汗,说:“同志,我不是没有车票,我是从山东老家到吉林去看望我丈夫。不知道什么时候,把车票和钱都丢了。”
雷锋听她说的是实话,便说:“不着急,跟我来。”他领着大嫂来到售票口,用自己的钱买了一张车票,放在大嫂的手中,说:“快上车,要走了!”大嫂说:“同志,你叫什么名字,哪个单位的,我好把钱给你寄过来。”雷锋笑道:“我叫解放军,住在中国。”
雷锋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是他的精神将永远伴随着我们。他那无私奉献在博大胸怀以及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应该成为全人类所追求的精神境界。
辽宁舰观后感篇2
他用一颗闪亮的爱心,为特困学生送去求学成长的希望;他用一腔滚烫的热血,为无数患者带来生命的守护与滋养;他用一股坚韧的干劲,为完成好本职工作而日夜奔忙。他,郭明义,就是我心中的活雷锋。
虽然雷锋牺牲已近50年,但他的美德如陈酿历久依然散发着沁人心脾的幽香,吸引人、陶冶人,他的精神代代相传。郭明义就是雷锋的传人,他堪称时代的道德模范。他将省下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希望工程上,累计捐资助学7万余元;他是鞍山市的“献血大户”,献血总量达5万多毫升;他捐献造血干细胞,还号召身边同事也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行列中。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还带动整个社会风气。他就是新时代的“活雷锋”。他用自己的爱心和付出扛起了雷锋精神的大旗,他平凡又非凡的人生历程,就像是一本散发着墨香的教科书,教我们如何做人、做事。在祖国大地,像郭明义一样无私奉献、关爱他人的人少吗?英雄杨阳,感动世人!青海玉树发生地震,江津区青年农民工杨阳在灾难来临时,不顾个人安危,奋不顾身,冲在救援第一线,勇救7名藏族同胞。他被喻为“见义勇为的英雄”。人间处处有真情,生活时时有雷锋: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的是充满朝气的红领巾;抗洪救灾顾不上家庭的是武警战士;为舟曲受灾人民捐款排着长队的是社会的公民……
我,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历史责任,那么我又做了些什么呢?放学路上看到饥饿的残疾人我拿出了零花钱;公交车上看到老人我主动地站了起来;看到朋友生病了,我扶他去医院看病……在当今社会,就应当有越来越多的郭明义,多献出一点爱心,多奉献一些公德,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做好服务,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雷锋和郭明义是时代的骄傲,是我们少年儿童学习的好榜样。我们为能够传承雷锋的精神而自豪。我就是一位新时代的小雷锋,誓把“当代雷锋”的美丽旗帜不断传承下去,为社会的和谐和进步作出自己的努力,是我义不容辞的职责。
辽宁舰观后感篇3
在“学雷锋日”到来之际,老师要求我们重温雷锋叔叔日记。雷锋叔叔有关“钉子精神”的日记深深吸引了我,他在日记中写到:“钉子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
雷锋叔叔在日记中的写到,“一块木板看似没有一个眼,但靠压力和钻劲,就可以挤进去”。的确,想起老师常给我们讲过的“学习需要不断地勤奋和锲而不舍的钻劲”,证明了一个相同的道理:要学好知识,不仅要努力,更要学习雷锋叔叔倡导的“钉子”精神。
小学以来的学习经历,让我感受到在日常学习中,不仅要利用在校的时间去认真听课、写作业,更需要自己善于利用校外的时间去复习、钻研,才能取得更理想的学习成绩。在这方面,我已有较深切的体会和收益:平时的学习任务虽较多,但为了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机会,我报名参加了“小记者”活动。经常利用学习之余,挤出时间来学习写文、作画,踊跃投稿。经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指导,在“小记者工作室”的鼓励下,我已经有几篇小文章和绘画作品被刊登见报啦!我还利用大量校外时间阅读书籍,中外名著、推理小说、散文故事、上下五千年等等,获得了许多丰富的课外知识呢。
“学习雷锋好榜样……”每当唱起这首歌的时候,我会情不自禁的想到:我们小学生,要用雷锋的“钉子”精神,激励自己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努力学好知识,将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辽宁舰观后感篇4
3月5日是一年一度的学雷锋日,我们全班同学要去红领巾一条街打扫卫生,我的心里乐开了花。那天一下课,我们就戴好了一次性手套、拿着塑料袋就高高兴兴地出发了。到了目的地,我们就分头行动了。
我负责马路的南边。我边走边细心地看,哪里有什么垃圾呀?正在这时,我发现草丛里有一个黄黄的东西,草丛里怎么会有黄色的东西呢?我定睛一看,原来是个烟头。原来它隐藏在这里,但还是被细心的我发现了。我赶快弯下腰把它捡起来,得意地对大家说:“看,我捡到了第一个烟头!”这可是我的第一个“战利品”呀!我一定要接着找……走着走着,我忽然发现便道的旁边有一个雪白雪白的东西,奇怪,没有下雪,怎么会有这么白的东西呢?不会又是垃圾吧?我三步并作两步,走到跟前,是一张废纸,我轻松地捡起它。喜滋滋地回头看看我走过的地方,可高兴了。
不一会儿,我就把我负责的地方打扫干净了,看到小队的同学还在马路北边忙活着,就赶忙过去。我往草丛里一看,发现这边的垃圾比那边的要多很多,于是,我决定从自己脚下开始工作。我先把自己周围的烟头、费纸、包装袋等垃圾捡干净;然后走到那边的栅栏门里面,仔细一看,这里真是垃圾满地,怎么会这么脏呢?原来,这里紧挨着楼房,还紧邻着便道,周围又没有垃圾桶,可能有些人图一时方便,就随手……我顾不得多想,马上干起来。短短的一点儿时间,我手里的垃圾袋就装得满满的了……
一个小时后,我们结束了“战斗”,我们把垃圾袋汇集到一起,居然有一大堆,再看看我们打扫过的地方,变得干净极了,我们大家都笑了。
雷锋叔叔说过要一辈子做好事,我们也一定要把这件好事坚持下去,让学校周围的便道永远干干净净。
辽宁舰观后感篇5
金秋九月,欢乐的暑假时间已过,迎接我们的便是新的开学季,而在9月1号这一天里,我们共同观看了一个特别有意义的节目《开学第一课》。
晚上8点,吃完饭后便守在电视旁边,准时观看着开学第一课节目,每到9月份新学期的开始,《开学第一课》总会播放各种有趣且蕴含深刻寓意的故事片段让我们观看,而在这一堂课里不仅可以让中小学生们学习到各种知识,还能在观看节目中,不断感受到各个人生的意义。每一期的《开学第一课》内容都是不相同的,但在每一期的节目里,都能够让我们学习到很多除课本以外的知识,见识到更多祖国一些光荣的事件,同时也让我们在学习中,能够更有目标和动力,这也许是为什么每到九月开学季时,就播放开学第一课节目的原因吧。
今年是党的100周年纪念日,通过《开学第一课》节目里,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祖国,认识了我们伟大的党,同时也明白祖国之所以能有今天的繁荣的生活,其背后离不开那些党的努力,为此我们身为中小学生,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要以党为奋斗目标,不断学习更多的知识,将来为祖国做出一份贡献,来报效祖国。
通过观看了《开学第一课》,让我明白到我们当前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要充分利用好时间,特别作为少年的我们,珍惜自己的青春,努力学习,为未来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定之心,更好的学习向上,为未来祖国建设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虽然目前我们还不能为祖国做些什么。但我一直深信知道,当下只有我们好好学习更多的知识,不断加强爱国主义精神,也许某一天里祖国会因你们的成长而感到骄傲的。
辽宁舰观后感篇6
要说起《开学第一课》,这是一档大型的青少年公益节目,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让学生们观看后,内心甚是感慨万千以及反思良多。随着时间匆匆而逝,转眼间又是新学期的到来,面对着金秋九月,暑假的结束,同学们是时候要返校继续求学之旅。也意味着《开学第一课》专题节目如约进行,以下就是本人对这一特殊课堂的感触和体会。
每一期的《开学第一课》给我们带来的都是全新的主题呈现,意义非凡,唯有用心感悟,才能感受到其中的内涵与节目价值。而今年的这一期《开学第一课》,让我们感受到党的伟大以及当下的我们更是要学会感恩党并且付出实际行动。2021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年份,皆因今年是,这其中的意义甚是深刻值得我们去感受和铭记。回首中国共产党这100年来的风风雨雨,不禁让人感叹党的伟大与坚强,为了中国人民,为了祖国,一直顽强地拼搏,保护着我们,成为我们最坚实的后盾和保护伞。
通过观看《开学第一课》,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没有党,哪有新中国?又哪有我们现在的生活?所以在面临党的100周年,身为中国人的我们心情除了是感慨更多的是感激。如今祖国欣欣向荣,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国际地位空前居高,中国人民正满怀喜悦和希望朝着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迈进,正是党的功劳,在党的带领下才有如今的新中国,幸福的祖国,人民拥有美好生活。因此我们都应该以实际行动感恩党的情义。身为新时代青少年的我们更是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定位,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努力学习,向着自己制定的目标勇往直前,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各个方面的能力和加强思想素养,这样将来才能做好党的接班人,为党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也是人生价值最好的展现。
辽宁舰观后感篇7
每一次的央视节日,我跟妈妈最喜欢的还是开学第一课,这是央视少儿节目专门给我们中小学生策划的开学节目。因此每一次看完之后,心里总会有一种很大的感触以及收获,也让我越来越爱祖国的繁荣昌盛。
古往今来,有数不尽的爱国人士都想歌唱祖国。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它斗气昂扬,豪情万丈,唱出了作者的心声,呼唤了人民群众的心。难道他不是在号召大家一起歌唱我们的祖国,齐心协力保卫祖国。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掏出了文天祥埋藏已久的心,说到底,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爱国。
相信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个爱国爱党的丰碑,因为国家给予了我们很多很多,也从来不奢求大家的回报。当身边的人需要帮助时,大家纷纷伸出双手团结互助;当面对灾难时,祖国总是我们的强大的后盾;当我们遇到困难时,祖国依旧是我们的最前线……
不知不觉中看完了开学第一课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缓解下来,以前总是以为现在的生活是理所应得的,同时觉得自己除了好好学习就没什么其他事情做了。如今我明白了,作为祖国的未来接班人,也是中国的炎黄子孙后代,我更需要发愤图强去学习,为自己的同时也是为了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要不断的增强自身的能力,还有身体素质,已全面发展的目标,成为更好的人。
此时此刻,我的内心只有一股热血凶猛地涌上来,也一直提醒着我,何时何地都要学会为祖国的利益做出坚定的态度,保护好祖国的每一寸土地,落实好祖国、党的路线,不断地紧跟着,永远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勇往直前。

如何评价《一着惊海天》这篇文章?

【 #教案# 导语】《一着惊海天》用细腻的笔触记述了辽宁舰歼-15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向读者展示了中国人民军队在创新中不怕牺牲,勇于探索的精神,先后获解放军新闻奖一等奖和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考 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课文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蔡年迟 蒲海洋
  渤海某海域,海风呼啸,海浪澎湃。辽阔的海面上,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斩浪向前。舰岛的主桅杆上,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
  2012年11月23日上午8时,顶着凛冽的寒风,身着不同颜色马甲的甲板工作人员在战位就位。阻拦索安全观察员手持专业工具,一丝不苟地对阻拦索作最后一次检查。备受外界关注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进入最关键时刻。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浩瀚的大海可以作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
  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这是世界公认的风险性难题。在高速飞行的舰载战斗机上往下看,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飞机每次着舰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据统计,航母大国舰载机80%的事故发生在着舰过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某大国海军已经坠毁了1000多架飞机,700多名飞行员丧生,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在着舰的时候。
  飞行塔台内的广播响了:“歼-15飞机552号已于××××起飞,预计××××临空!”
  着舰指挥员从容地走上甲板指挥平台。“刀尖上的舞蹈”就要开始了,现场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
  塔台内,时钟指针的每一次跳动,都在揪着人心。
  “航向××,航速××节……”口令声中,辽宁舰官兵娴熟地操纵着航空母舰,舰艉留下一道宽阔笔直的航迹。
  ×时××分,远方的天空中传来舰载机的低吼声。循声望去,记者看到,湛蓝的天幕上,一架歼-15舰载机正向辽宁舰飞来。
  飞行塔台内,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紧盯着监视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参数和曲线,密切跟踪正在空中调整飞行姿态的舰载机。
  塔台起降指挥监控台,不时传来着舰指挥员和飞行员的对话声——
  飞行员:“请示下降高度!”
  着舰指挥员:“可以下降高度至×××!”
  着舰指挥员:“航向××,航速××……”
  飞行员:“明白!”
  ……
  在两人时断时续、不急不缓的对话声中,舰、机配合得非常默契。
  发动机的咆哮声越来越大,舰载机越来越近了。绕舰一转弯、二转弯,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钩,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记者眼前的飞行甲板上,定格着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阻拦索的两端构成“V”上边的两头,尾钩钩住处,则是“V”字的底尖。
  “成功了!”欢呼声中,一颗颗揪紧的心,一下子舒展开来。各个战位上热烈的掌声,瞬间激活了所有人紧绷的神经,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出胜利的笑容。
  战位上,许多人落泪了!他们说:“太让人激动了!”
  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
  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
  “快点!快点!”有人向飞行甲板冲去。几分钟前还空空荡荡的飞行甲板,一下跑来了一大群人。
  打开舱门,飞行员冲着围过来的将士们说:“一切正常,感觉好极了!”
  歼-15舰载机前沸腾了,鲜花映衬着飞行员的笑脸,人们忘情地与飞行员紧紧拥抱,争相与飞行员合影留念……
  “咔嚓!”“咔嚓!”……随着照相机的快门声响起,中国第一位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本报辽宁舰11月25日电)
教案
  一、教材简析
  本文选自2012年11月25日《人民海军报》,有改动。本文记者多次协调,随直升机飞降到辽宁舰上。在战场,记者获准进入辽宁舰舰岛塔这一位置采访,并充分利用这个视角,见证了我国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见的全过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通讯的基本常识,学习本文将重大题材的新闻事件写成一篇好通讯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文具体、形象、生动、详尽的描述。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祖国在富国强兵道路上取得的巨大进步,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本文用词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学习本文环境描写和侧面描写的作用。
  难点:
  增强自豪,激发爱国热情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主合作交流法
  五、教学用具
  课件、录音
  六、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同学们,谁知道我国首架航空母舰叫什么呀?(学生回答:“辽宁舰。”)对的,在2012年,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当时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热潮,同时也备受世界人民的关注,在全世界的面前彰显了中国的强大综合实力,扬我国威,可谓是非常自豪的事。今天,我们就来重温一下当时的盛况吧。
  【2】检查预习(略)
  【3】四边互动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本则通讯报道了一个什么样的重大题材的新闻事件。[
  明确:本文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这一历史意义的时刻,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2.围绕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本文依次记叙了什么内容?
  明确:叙了工作人员就位、安全观察员检查阻拦索、塔台广播、着舰指挥员引导、战斗机稳稳着舰。
  3.作者集中笔墨主要叙写的是什么环节?
  明确:中笔墨主要叙写的是塔台指挥和着舰动作这些环节,将着舰的前后过程清晰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4】四边互动深入探究
  1.精读课文第3、4段,简要分析这两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
  ①内容上:这两段揭示了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的意义,并交代了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上公认的风险的难题;
  ②结构上:这两段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氛围,引发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写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作铺垫。
  2.这篇通讯在描写舰载战斗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周围人的神态和心情,小组合作讨论: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呢?
  明确:
  ①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关注;
  ②烘托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
  ③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④侧面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
  【5】小结
  1.主题:
  本文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这一历史意义的时刻,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表现了英雄航天员镇定自若、献身国防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2.写作特点
  ①叙事完整,铺排有序。
  课文对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着舰试验这一重大事件,从身着不同颜色马甲的工作人员,到飞行塔台内的着舰指挥员与飞行员的连续对话,整个试验过程都作了完整的记叙。记叙紧紧围绕着检查甲板、塔台广播、着舰指挥员引导、战斗机降落这一套程序来展开,条理清晰,毫无杂乱之感。
  ②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舰载战斗机着舰试验是一个复杂、危险的系统工程,每一个环节都同成功失败密切相关。要把这一切都记录下来,是不可能的,也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读者最关心的还是战斗机能否成功着舰这一件事。那么关系到成功着舰的关键环节是什么呢?作者就是紧紧抓住这些环节来展开叙写的。这些关键环节就是塔台指挥和着舰动作。作者集中笔墨主要叙写了这些环节在着舰过程中的状态,将着舰前后过程清晰完整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③文风平实,脉络直观。
  作者在叙写中,将紧要处的口令和动作都用实词准确地阐述,为的就是让读者更加直观易懂,让舰载战斗机着舰这一高深的试验事件更加平实,为读者揭开高科技的神秘面纱。
  【6】拓展延伸
  课外搜集其他关于此事件的新闻报道。
  【7】课堂练习
  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新闻的六要素。
  人物:着舰指挥员及众工作人员
  时间:2012年11月23日
  地点:渤海某海域
  原因: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着舰
  经过:在渤海某海域,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8】作业
  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9】板书设计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2、主体:
  ①.准备着舰的场景
  ②.着舰的意义和难度
  ③.飞行员与着舰指挥员的对话
  ④.成功着舰
  3、中心:自豪感,自信心,凝聚力
课文分析
  1、文章的主标题有何妙处?
  答:“一着”是指我国利用阻拦索使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惊海天”生动地写出了此举造成的影响之大,“海天”既是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大环境,也指整个世界。一个主谓宾短语做主标题,强烈的镜头画面感跃然纸上,“一着”“惊海天”对比鲜明,很容易让读者心头一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第①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答:属于自然环境描写。作者对海天环境进行了一个全景式的描写,使航母、海洋、风浪交织成一幅壮美的图画。为下文详写舰载机在困难重重之下成功着舰作铺垫。
  3、第③④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①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架次着舰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强军的梦想,而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公认的风险的难题。②渲染出紧张的氛围,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写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作铺垫。
  4、作者把舰载机着舰比作“刀尖上的舞蹈”,赏析这个比喻的好处。
  答:将舰载机着舰比作“刀尖上的舞蹈”,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着舰”的艰难、危险性之大,语言生动形象,也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使读者为之捏一把冷汗。
  5、飞行员与舰载指挥员的对话为什么如此简短?
  答:此处的对话简洁准确,让读者更加直观易懂,让舰载战斗机着舰这一个高端的试验事件更加平实,为读者揭开高科技的神秘面纱。简简单单的对话,简简单单的口令,是对当时紧张、严肃、庄重的气氛的诠释,在那样一个紧张的时刻,容不得人有半个多余的字。
  6、第18段重点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及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答:运用对偶和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本段第一句运用对偶、夸张、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舰载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具有感染力。
  7、作者把舰载机成功着舰的形状比作“V”字,有何寓意?
  答:作者把舰载机成功着舰后阻拦索拉伸的情景巧妙地想象成一个巨大的“V”字,既形象展示了阻拦索的实际形态,又暗示了着舰的胜利完成,给读者带来了非常强烈的视觉效果。“牢牢地”“稳稳地”生动地写出我国着舰技术的成熟和飞行员操作技能的娴熟。“定格着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的特写镜头,既是对当时情景的生动再现,更是表现了作者对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喜悦和自豪。
  8、引用某大国上将的话有什么作用?
  答:彰显出了先进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歧视,暗示当时我国航母舰载机着舰面对的困难之大,同时这也更加激发了我国科研人员顽强不屈、为国争光的斗志,烘托了此时的成功。
  9、最后一段重点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答:重点采用了抒情和记叙的表达方式,进一步表达出了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同时也点明了舰载机成功着舰这个事件的重大意义。

南海牺牲的海军战士

南海牺牲的海军战士是王伟。
2001年4月1日,飞行员王伟和战友赵宇像往常一样在中国南海执行巡航任务。突然发现了美国侦察机的非法入侵,王伟他们立即驱赶美机,防止美国盗取我国的军事机密。美机遭驱赶后又返回挑衅,突然撞压王伟战机的尾部。王伟机尾被美机打成了碎片,发生坠机。
本来王伟可以立马跳伞逃生,但是为了护住战机减小国家损失,他错过了最佳跳伞时机,壮烈牺牲。22年来,我们从未忘记南海烈士王伟。每年4月1日,都会有人从四面八方赶来到浙江安贤陵园,祭奠王伟,送上鲜花、航模等等。然而在今年,也就是2023年,王伟烈士墓前摆满了歼20、歼15、歼8等战机,还有辽宁舰、山东舰等航母模型。
南海的区域范围
南海位于北纬23°37′以南的低纬度地区,北抵北回归线,南跨赤道进入南半球,南海南北跨纬度26°47′。南中指中国南方那个被陆地大体围绕的整体水域,东北至台湾,西南至新加坡海峡而接缅甸海,南通爪哇海。
位于印尼的南苏门达腊和加里曼丹之间,北边至中国广东、广西、福建,香港和澳门,东北至台湾岛,东至菲律宾群岛,且包含吕宋海峡西半侧,西南至越南与马来半岛,主要通过巴士海峡、苏禄海和马六甲海峡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
汇入南海的主要河流有珠江、韩江以及中南半岛上的红河、湄公河和湄南河等,南海周边国家从北部顺时针方向有中国台湾地区、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柬埔寨、越南、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