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鹏汽车遭摩根大通减持,小鹏汽车未来市值可到万亿吗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1-07 17:51:46 浏览2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2022年,小鹏汽车的狂奔与失落

如果给小鹏 汽车 定义一个高光时刻,那么这个时刻会指向哪一年?
或许不是顶着行业资本寒冬上市的2020年,也不是何小鹏终于亲自下场挂上小鹏 汽车 帅印的2017年,而是2021年。
2021年,小鹏 汽车 全年交付量98155辆,交付量增幅275%,两个数据都超过蔚来及理想,位居国内造车新势力之首。
可一年以前,小鹏是处于新势力垫底的那一位,一年时间,国内造车新势力第一的桂冠,被小鹏 汽车 摘下。
毫无疑问,何小鹏带着小鹏 汽车 ,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到今年一季度,在交付量这个指标上小鹏 汽车 依然还在领跑。
外界能明显感知到小鹏 汽车 今年斗志昂扬,它不仅在不断增加车型计划,还推出了海外2.0模式,势必要一边坐实国内新势力第一的位置,一边对海外市场发起实质性的攻击。
但一个无法忽略的问题是,伴随着势力第一而来的,是内外部环境下不断增大的压力。
很多应届生还记得去年那场喧嚣的校招抢人大战。
当时,小鹏 汽车 为了吸引应届生们的目光,策划了一场主题为“ 探索 者计划”的校招发布会,并跨界将这场发布会制作成微综艺《挑战吧新鹏友》,奇葩说选手陈铭被邀作为职场观察员,小鹏 汽车 董事长何小鹏,则以1号候选人的角色,给大家作了个示范。
以这件事为起点,国内造车新势力们掀开了抢人大战的帷幕,为了招来优秀人才,造车势力公司毫不吝啬薪资标准,2021年电动车行业的平均月薪直接同比上涨21.6%至15367元。
小鹏 汽车 打响了这个战场的第一枪,同时,小鹏也是去年抢人最多的公司。
根据其官方数据,小鹏 汽车 2020年的时候员工总数为5084人,而截止去年底,其员工数量已经超过1.39万人,直接翻了三倍,超过理想 汽车 。
去年,“到造车新势力上班”几乎是所有应届大学生的美梦,可到今年,美梦变成噩梦。
问题最先初见端倪是在2月份,彼时各类求职软件上,陆续有校招生爆料自己被裁。
两个月后,在脉脉“理想话题”下,多位标注为小鹏 汽车 员工的用户表示,小鹏开始了第二轮裁员,比例甚至高达30%。
小鹏 汽车 第一时间进行了否认,其相关负责人对《 财经 天下》表示这些都是不实消息,有的部门还在招人。
一时间,外界摸不清谁在说谎。
事件真正爆发是在5月19日,一则“小鹏 汽车 毁约20余名应届生”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撕开了一道小鹏裁员事实的口子。
这20多位应届生表示,小鹏毁约的理由包括学校不行、不太适合,有的学生甚至向媒体晒出了短信。
明明何小鹏两年前还说过,招毕业生时要谨慎,尤其当品牌还不够强大时,想要留住好的应届生并不容易。
今年,小鹏 汽车 就给应届生们上了残酷又冷漠的一课。不止是初出茅庐的大学生,久经沙场的老兵也没能逃过被裁的厄运。
小鹏 汽车 中高管的人事地震,实际上从2021年就开始了,熊青云和黄鑫的离开就是那场地震的开端。
熊青云是品牌营销界的风云人物,她被大家称为“宝洁华人第一高管”。许多家喻户晓的宝洁品牌,比如玉兰油、佳洁士、舒肤佳等等,几乎都是由她一手打造。
离开宝洁以后,熊青云转身投入了互联网,去京东当了高级副总裁,在2017年的时候被何小鹏挖墙脚到自己的大军中,成为小鹏 汽车 首席营销官。
去年,这位女将离开了小鹏。
黄鑫原来是小鹏 汽车 自动驾驶的产品总监,而自动驾驶人才稀缺是造车行业的一个共识。在何小鹏帐下时,黄鑫推进了小鹏 汽车 NGP 与记忆泊车项目的落地,可以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工程。
但去年,他也离开了小鹏 汽车 ,转身投入蔚来李斌的怀抱,成为蔚来在国内自动驾驶布局中的第三位高管。
到今年上半年,小鹏 汽车 人事地震的震感,变得更加明显。
1月份,何小鹏昔日在UC时期的旧将陈永海,从高德地图跳槽到小鹏 汽车 ,扛起互联网中心的大旗。
这是小鹏的一级部门,员工规模接近1000人,陈永海新官上任后,烧的第一把火就是组织调整,对部门进行手术。
语音部门负责人赵恒艺离职了,物联网部门负责人谭蔚华被转岗到用户发展中心,产设负责人刘毅林被调整到自动驾驶中心,而互联网中心的另一位副总裁黄荣海,先被调至用户发展中心负责营销,后又组建数据智能中心担任负责人。
岗位变化之外,部门基层员工的加班压力也开始增加,工时变成了重要的考核指标。
而除了互联网中心,其他业务也在变化。负责小鹏海外市场的何利扬已经离职,其下属也不能幸免,包括负责出海业务的营销副总经理张一博,原北区总经理、销售高级总监张传金,都已不在小鹏 汽车 。
何小鹏今年说过,小鹏 汽车 目前的经营效率偏低,要降本增效。显然,裁员及人事内部调整,变成其降本增效的一板斧,砍向了自己人。
前不久,何小鹏参加了网易新闻《致前行者》第四期节目。在节目中他说,如果有机会回到创业的时候,不会以自己的名字给产品命名。
在他看来,用自己名字给产品命名,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压力,责任会让人把事情做得更好,但是随着规模越大,也会有巨大的压力。
可三个月前,何小鹏还不是这么认为的。
彼时,他谈及造车之初,觉得“小鹏 汽车 ”这个名字特别土,并且和他个人绑在一起,万一企业没做好,会砸了自己,万一自己没做好,会砸了品牌。
现在他认为用自己的名字做 汽车 品牌,是一种责任感和自信。
短短不到三个月,自信变成了压力,而这种变化,源于对电动 汽车 供应链的不可把控及出海的艰难。
深入 汽车 行业后,何小鹏才发现, 汽车 供应链难做。 汽车 供应链上有上万个零部件,某一个零件也许会因天气条件延迟交付,一个零件的延迟会导致整个工厂开不了工,因为缺少一个零件,工厂某个环节就进行不下去。
供应链的复杂让何小鹏学乖了很多,早年互联网创业阶段他说话直率,喜欢和不喜欢都表达得直接,现在变成了他口中的到处交新朋友,与人为善,就是为了互相能购支持。
今年初,全球上演芯片短缺,直接扼住 汽车 产业命脉,更要命的是锂电池原材料价格同时也在上涨,再加上上海疫情反复,小鹏 汽车 受到不小影响。
从2月份的延迟交付P5车型以至于被车主们在黑猫平台上发起集体投诉,到4月份中旬何小鹏在朋友圈呼吁上海需要尽快找到复工复产的方法否则整车企业可能面临停产。
过去小鹏 汽车 没少布局供应链,包括去广东、武汉等拿地建厂,以及成立新能源投资公司。
自去年起何小鹏还开始对接起多家电池厂商,想扩容小鹏 汽车 的合作伙伴,不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而在这个多元化计划的实施过程中,甚至传出为了让小鹏 汽车 引入中航锂电,何小鹏与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激烈吵架的传闻。
何小鹏知道,小鹏 汽车 的供应链带来的挑战,要比想象的时间还要长,如今这种影响直接蔓延到了小鹏 汽车 的出海布局。
3月份,小鹏P5正式在丹麦、荷兰、挪威和瑞典欧洲四国开启预订,允许客户配置P5并支付押金预订。
可正是因为供应链问题,小鹏P5出身未捷身先死,如今已经暂停其旗下P5电动 汽车 在欧洲四国的预订,而之前的订单也无法按期交货。
出海,可以说是何小鹏心中的意难平。
早在2020年小鹏 汽车 就走上了出海的道路,当年9月,100台小鹏G3从广州新沙港出发,被送到了纳维亚半岛上的挪威。这是小鹏 汽车 在欧洲市场的第一批订单,也被视作其正式出海的起点。
但后来,小鹏海外市场并没再激起什么浪花,毕竟在国内市场群雄逐鹿的情况下,小鹏很难腾出手来布局海外。
而今年小鹏所说的海外模式2.0,与第一次相比,节奏明显加快,且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在欧洲市场导入直营+授权的新零售模式,即将线上平台与线下体验结合一体进行海外市场的拓展。
小鹏海外走的相当于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不去法国或者德国等具有 汽车 工业基础的国家,而是将第一步及重心先放在北欧。
从政策层面来看,这是一步好棋。因为以欧洲为代表的国家为了履行减碳目标,加大了对新能源 汽车 扶持力度,市场对电动 汽车 的需求还在不断攀升。
何小鹏甚至提出了未来要将一半 汽车 销量放在海外市场的计划。
但从竞争环境来说,小鹏的出海之路并不好走。不仅是直营店成本过高,因为欧盟与中国的交通法规和道路情况不相同,其自动驾驶数据也并不能直接应用到欧洲市场。
此外,在海外市场小鹏 汽车 供应链并不完善,如果没有完善且能迅速反应的供应链,小鹏 汽车 无法更好地了解当地消费者需求,及时给出响应。
不久前已有知情人士向界面新闻透露过,小鹏的出海业务很艰难,出海业务团队相关核心人员的离开,是一个很好地侧面说明。
一个无法忽略的事实是,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小鹏 汽车 都需要与包括蔚来、理想在内的造车新势力以及传统车企比如吉利、比亚迪等掰手腕。
内里外里,想赢、想持续打出自己的知名度,就需要钱,但问题是小鹏 汽车 目前并不赚钱。
根据小鹏 汽车 的财报数据,2018-2020年,小鹏 汽车 亏损合计高达127亿元,单单是今年Q1,小鹏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亏损同比增长116.2%至17亿元。
卖得多,亏得也多,已经成为小鹏 汽车 的一大特色,它已经成为“蔚小里”造车三傻中2021年净亏损额最高的一位,几乎平均卖一辆车就要亏上6万左右。
为了拿下电动车市场,何小鹏很舍得花钱。比如小鹏 汽车 销售网络的铺设,2018年小鹏 汽车 销售门店只有8家,到2021年这个数据已经变成357家,同比增长123.1%。
巨大开销之下,小鹏 汽车 的现金流主要来源于股权融资,而大部分们投资以及看好小鹏的前提是,它的老板叫何小鹏。
互联网时代一手创办UC,后以40亿美元高价卖给阿里,创下彼时中国互联网最高并购案,实现财富自由后投资造车,最后干脆亲自下场造车。
至今还流传着的这段故事,筑成了何小鹏的名片,从他跨界造车的那一刻开始,互联网圈+ 汽车 圈的人,都在注视着他。
雷军劝何小鹏不要造车,但雷军被他说服,后来雷军不仅在小鹏 汽车 上市时送了块金砖给何小鹏,小米还说要造车。
阿里许多高管不看好造车这件事,后来何小鹏2017年从阿里离职与蔡崇信、逍遥子等告别的时候,对方就表现出了投资的兴趣。
蔡崇信曾公开表示:“我追了小鹏十年,我们2008年投资 UC。我相信透过这个投资,继续再追小鹏,多追10年,多追20年,都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经纬创投合伙人万浩基也说,何小鹏是新能源车这条高风险赛道里,让投资人最能睡得着觉的一个 CEO。
至今,小鹏 汽车 的CEO还是何小鹏,不曾变过。但在年年亏损且亏损逐渐扩大的阴霾下,开始有投资机构露出退意。
6月22日,小鹏 汽车 遭摩根大通坚持302.08万股,减持后,摩根大通对小鹏 汽车 的持好仓比例由5.195下降至4.96%。
更早在今年一季度,高瓴清仓了66.65万股小鹏 汽车 股票,而原本去年景林资产还持有小鹏 汽车 21.8万股股票,今年这些股票直接消失了。
不过,何小鹏早已为资本市场写好了另一个值得投资的美好故事。
如果说小鹏商业版图现在的章节还停留在智能电动 汽车 ,那么下一个章节,他放在了飞行 汽车 上,小鹏 汽车 研究飞行 汽车 ,已经研究了8年。
何小鹏喜欢科幻片,也喜欢科幻小说,他想让飞行 汽车 在未来能照进现实。在去年的 科技 日上,他就立下了一个Flag:到2024年实现飞行 汽车 的量产,价格则控制在100万以内。
很多人都觉得他疯了,但何小鹏很认真,6月9日他还亲自展示了一辆航行速度为5m/s、飞行高度为20m的飞行 汽车 。他知道很多人都不相信飞行 汽车 可以做出来,但他要大家再给小鹏几年时间。
飞行 汽车 有市场吗?或许是有的。
金融公司摩根士丹利早在2018年就预测过,到2040 年,全球城市空中交通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美元。
但马斯克却时常泼飞行 汽车 冷水:“我对飞行物没有任何的偏见,但飞行 汽车 这个概念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一定会很吵,而且它也绝不会帮你减少交通焦虑,试想一下,虽然我们现在为交通拥堵焦虑,但如果有很多 汽车 从你头上飞过,你一定会想,这些车轮都拧紧了吗,会不会掉下来砸烂我的脑袋?这一定不是一个能让你减少焦虑的方式。”
梦想总是美好的,但梦想照进现实往往都有一段很长的距离。比起别人的不相信,最大问题或许还是小鹏 汽车 何时停止亏损实现盈利。
飞行 汽车 的投入是巨大的,如果没有一个稳定 健康 的现金奶牛,一切都将是空谈。
何小鹏刚进入 汽车 行业时,有人就告诉过他,做车是一个后悔的哲学。那个时候他没当回事,现在想来却觉得这个人说的很有道理。
造车以后,何小鹏失去了一些爱好,这不意味着他的兴趣发生了变化,而是源于工作压力大所带来的时间压缩。
比如他过去很喜欢 美食 ,为了减压,他可以开车很久到一个地方去,仅仅是为了吃一顿饭。但现在基本不会,因为他承担不起来回路上的时间成本。
或许何小鹏现在不后悔,但小鹏汽面临的竞争压力依然很多。
尤其是行业竞争进一步在加剧,蔚来、小鹏、零跑、哪吒、岚图、智己、天际、星途等众多竞争者都在抢夺这个市场。
面对蔚来和理想已经发布二季度新品ES7和L9的情况下,何小鹏直接在社交平台安抚人心,宣称小鹏G9即将到来。
如今,在单车利润和单店利润上,理想 汽车 几乎接近盈亏平衡,而小鹏还差得远,何小鹏直接吹下小鹏G9“将是50万以内最好的SUV”的牛逼。
但这个牛逼到底能不能实现,还要看小鹏G9真正上市后的真面目。

飞行汽车后,小鹏又烧钱做机器人了!为何车企都爱搞副业?

继吉利、蔚来扎堆造手机之后,忙着搞副业的头部车企又找到一条新赛道——仿生机器人。日前完成A轮融资的小鹏鹏行,就专注于研发生产足式仿生机器人。

无论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跨界开拓新业务都有一个根本原因:对自身业务和 汽车 市场大环境的担忧。而担忧的重点也并非市场增速,而是日渐激化的竞争。

吉利选择收购魅族加码手机业务,原因也不难理解,其“车机一体”战略也早已广为人知。相比之下,小鹏押宝的仿生机器人赛道,似乎离 汽车 行业更远一些。小鹏之所以舍近求远捣鼓机器人,技术和商业化是两个关键词。

在技术方面,仿生机器人和智能 汽车 、无人驾驶等领域,确实有不少相同之处,比如都注重对AI技术的应用;在商业化前景上,机器人也是最近几年最重要的风口之一,潜力无需怀疑。

然而,机器人市场的潜力还停留在理论层面。考虑到高居不下的成本及研发难度,小鹏押宝仿生机器人这一场豪赌的胜负,尚是未知之数。
7月12日,足式机器人研发企业小鹏鹏行宣布完成A轮融资。公开信息显示,小鹏鹏行本轮融资规模超过1亿美元,由资本大鳄IDG领投,小鹏 汽车 等股东跟投——这个数字,是国内足式机器人企业收获的最高金额单笔融资。

在完成A轮融资并被媒体大肆报道之前,很多人对小鹏鹏行这个名字还十分陌生。 但在业内和小鹏内部的规划中,小鹏鹏行可是一直被寄予厚望。
作为小鹏 汽车 的生态企业,小鹏鹏行成立于2016年,是国内最早参与足式机器人研发的企业之一。截止目前,该公司共拥有300多名员工,研发人员占比超过80%,除总部深圳外,在广州、北京和美国硅谷都设有研发中心。在业务方面,小鹏鹏行的研发范围覆盖动力总成、运动控制、自动驾驶、机器智能等领域。

在价值研究所看来, 小鹏跨界研发机器人并不令人意外,毕竟搞副业早已成为 汽车 界的一股潮流,头部车企尤甚。
不久前,吉利通过旗下关联企业湖北星纪时代收购魅族,继续加码智能手机业务。与此同时,蔚来进行行业调研,意欲加入手机市场的新闻也不绝于耳。即便是小鹏自己,也一早就捣鼓过飞行 汽车 等实验性产品。

6月份,小鹏汇天智能电动飞行 汽车 旅航者X2亮相第三十五届世界电动车大会。在会上,小鹏 汽车 副董事长顾宏表示,小鹏正在 探索 包括第六代飞行 汽车 在内的多个新产品,小鹏汇天将继续开拓新的应用场景。

无论吉利、蔚来还是小鹏,积极跨界开拓新业务都有一个根本原因: 对自身业务和 汽车 市场大环境的担忧。而担忧的重点并非市场增速,而是竞争。
事实上,新能源车市场的增长潜力是毋庸置疑的。乘联会的数据显示,截止去年年底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331万,市场渗透率达到14.8%,较2020年提升9%。乘联会预计,今年年底这两个数字能分别达到550万辆和25%,保持过去几年的高速增长势头。

但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新玩家不断增加,无论是归属传统阵营的吉利、比亚迪,还是暂时还稳坐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的“蔚小理”,统治地位都面临很大挑战。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近段时间 汽车 界大佬之间的互怼、对喷变得越来越频繁。
7月6日,长城魏牌CEO李瑞峰在微博上怒怼华为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原因是后者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增程模式是目前最适合新能源车的模式。虽然余承东此举的目的很明确——为问界M7打广告。但他的发言,无异于对其他竞争对手的挑衅。

李瑞峰就直接在微博上发起了一项投票,结果显示有超过53%的网友认为增程式轮动 汽车 是落后的模式,这也成为了他回击余承东的证据。

众所周知,魏牌摩卡插混车型,搭载的是长城 汽车 的DHT混动技术,和问界M7走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道路。李瑞峰和余承东之间的言语纠纷,更像是这两种模式的对垒。

更有意思的是,在余承东和李瑞峰之外,还有更多 汽车 界大佬开始站队。理想 汽车 创始人李想转发余承东力挺增程 汽车 的微博并配上一个爱心表情;在更早之前,大众 汽车 (中国)CEO冯思翰曾抨击李想的论点,在公开场合直言增程模式是“最糟糕的方案”。

至于并未参与本轮混战的何小鹏,过往的激进言论并不少,也曾经和余承东有过直接互动。

在今年5月份的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上,余承东一如既往为问界M7做宣传,声称该车型可以给用户带来“超越百万豪车”的舒适智能体验。在余承东之后登场的何小鹏,则调侃道“听到老余讲M7超越百万豪车,我都想扔个鞋子上来了”。

说到这,相信大家都可以看出,李瑞峰和余承东口水仗,还有李想等人的站队背后,是这些大佬对自家 汽车 销量、口碑的重视及忧虑。
新能源车竞争趋激,谁都想加固自家护城河,争取更多市场份额。与此同时,积极开拓第二增长点,也早已被写上日程表。

只不过,手机、机器人这些副业,会是缓解忧虑的最好解药吗?

从目前看,我们还需要打一个问号。

吉利和蔚来选择押宝手机业务,背后的原因其实不难理解。

价值研究所在此前的报道《李书福亲自站台、魅族正式“下嫁”,吉利的“车机一体”要成了?》(加超链接)一文中就分析过,吉利之所以执着造机,归根结底还是想打造自己的软硬件一体化智能生态,将用户牢牢绑定在自家产品上。

蔚来的李斌就曾对外表示,手机是连接 汽车 的最主要设备,从用户利益和体验出发,车企都应该好好研究手机,以及其他智能终端产品。尤其是在5G大规模普及之后,万物互联成为最热门的话题,手机、 汽车 和其他IoT智能硬件无疑都会在万物互联时代发挥重要作用,自然能吸引大批车企下场。

但客观地说,相比智能手机,小鹏鹏行钻研的足式机器人,似乎离 汽车 行业更远一些。 那么舍近求远的小鹏 汽车 ,到底为什么选中机器人这条赛道?

事实上,看中机器人赛道的车企不止小鹏。

去年8月份,特斯拉就在人工智能日上发布了首款特斯拉机器人Tesla Bot。马斯克不久前也宣布,特斯拉将在今年9月30日推出Tesla Bot原型机。跳出 汽车 圈,小米、百度、华为等 科技 、互联网巨头也都推出了自己的仿生机器人产品。

当然,特斯拉还是小鹏最直接的竞品。和小鹏鹏行一样,特斯拉也是瞄准了仿生机器人这条赛道。根据现有信息,新一代特斯拉机器人身高、体重和正常的成年人无异,且会配备导航摄像机、人工神经网络等高级技术。

在马斯克的设想里,机器人将在未来的工业、服务业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仿生机器人,可以代替人类从事高重复性和高危险性工作,具备极高的商业化潜力。
在价值研究所看来,跨界研发的可行性、仿生机器人市场的前景以及这项新业务和智能 汽车 业务之间的联动效果,都是小鹏需要考虑的因素。 简单总结起来,无非就是技术和商业化两个关键词。
在技术方面,仿生机器人和智能 汽车 、无人驾驶等领域,确实有不少相同之处。

作为仿生机器人行业绝对的领头羊,波士顿动力的创始人Marc Raibert曾多次表示,液压伺服控制是最核心的技术,但小鹏鹏行和特斯拉都选择了电机控制模式。之所以选择一条和老大哥截然不同的研发路线,除了节省成本之外,电机控制和AI技术能更好地实现互补、共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在更早之前,索尼推出的AIBO系列电子机器宠物狗就为我们展示了AI技术在仿生机器人身上的应用前景。借助当时最为先进的视觉感知技术,AIBO具备快速环境识别和简单的交流能力。

如今正在苦苦钻研智能/无人驾驶技术的特斯拉和小鹏,也在不断提升自己的AI技术实力。新一代小鹏P7,就上线了AI语音系统。 从这个角度讲,借助AI这个桥梁,仿生机器人和 汽车 两项业务是可以产生共振的。
至于在商业化方面,小鹏、特斯拉也有自己的规划,并没有打算沿着波士顿机器人的商业模式发展。

波士顿动力的王牌产品Spot注重运动性,坊间口碑极佳。但这款四足仿生机器人平均售价高达7.4万美元,面向的是军工、化工、航天等高危行业的B端市场。 特斯拉、小鹏则希望打造感知能力更强,具备AI属性的服务型机器人,瞄准的是现阶段普及程度更低、但潜力不容小觑的C端市场。
然而,C端仿生机器人市场的潜力,还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距离大范围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考虑到高居不下的成本及研发难度,小鹏押宝仿生机器人这一场豪赌的胜负,尚是未知之数。

从市场规模增速来看,服务机器人行业是当之无愧朝阳行业,拥有无限潜力。

智研咨询统计的数据显示,2016-2023年是国内服务机器人市场的快速增长期,市场规模从64.8亿飙涨至613.5亿,增长接近十倍。而2019年至今,年均复合增长率接近50%,需求持续爆发。

然而,具体到各条分赛道,发展状况是天差地别。视觉引导机器人、陪伴服务机器人增速可观,成为家用服务机器人行业的增长引擎。 但整个行业的盈利状况并不理想,小鹏鹏行所在的智能仿生机器人赛道商业化程度更是差强人意。
工信部数据显示,过去两年我国机器人行业仍处于亏损经营阶段。尤其是2020年,规模以上机器人企业净利润同比下降26.9%,行业利润率是十分扎眼的3.33%。就连渗透率和普及率更高清洁机器人、工业机器人赛道,尚且没有完全摆脱亏损,更不用说仿生机器人了。

除了商业化程度不足之外,极高的研发和生产成本也是一个大问题。波士顿动力的双足机器人Atlas单个研发成本数以百万美元算,光是外壳材料成本就高达2万美元。更不用说国内企业在芯片、电机、减速器和传感器等核心元器件上高度依赖进口,生产成本本就比波士顿动力高出一大截。

在新能源车蛰伏的年代,小鹏感受过烧钱研发的痛。如今如果要再来一次,谁也不知道小鹏还能否坚持下去。
事实上,资本市场对造车新势力的支持力度也早已不同当年。今年6月份,360宣布放弃哪吒 汽车 3.53%股权的认购权,并无偿转让给另外两家合伙企业。360这一行为,相当于放弃了手中的原始股,及时抽身离去。不久之后,摩根大通也宣布减持302.08万股小鹏 汽车 股份,套现3.65亿港元。

这些资本大鳄的行为表明,它们对哪吒、小鹏这几个标的的重视程度下降,不愿意在投放更多资源和时间。在此背景下,小鹏不可能无限期为小鹏鹏行输血,加速商业化成为必然。

在完成融资之后,小鹏鹏行CEO徐志根表示,其面向C端市场的智能仿生机器人预计将在未来两年内走进家庭。目前,小鹏鹏行还在积极改进生产工艺,加强运动、导航、智能识别和人机交流等功能,未来希望能为家庭用户提供陪伴、看护和 娱乐 等功能。

当然,在功能之外,要想在C端普及,性价比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C端用户比B端企业对价格更敏感,购买力也相对更低,如何处理成本和售价之间的矛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小米方面就曾表示,其售价9999元的四足仿生机器人“铁蛋”是在“赔本赚吆喝”。

小鹏鹏行目前还没有公布新一代产品的售价和目标受众,想必管理层和研发团队还在寻找解决矛盾的方法。说到底,仿生机器人还是一个很年轻的行业,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 探索 。小鹏目前的发展速度或许不是最快的,但也绝对不算落后,我们或许应该保持适当的耐心。

虽然小鹏鹏行现在还不能为小鹏带来多少利润,但何小鹏对这项新业务还是非常重视,还曾提出 汽车 和机器人业务的联动,能产生“1+1>2”的效果。


熟悉何小鹏创业故事的朋友应该知道,跨界对他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创办UC时何小鹏只有27岁,就明白追逐风口的重要性。在以高达40亿美元的价格将UC出售给阿里之后,他拿着大笔资金转身投入新能源车的怀抱,最终造出了巅峰市值十倍于UC的小鹏 汽车 。

如今,抓住新一波创业大潮的机会杀入机器人市场,他还想再次复制自己的创业神话。

诚然,机器人的烧钱程度不输新能源车,小鹏鹏行的未来注定充满崎岖。但也正如前文所言,机器人市场的潜力毋庸置疑,小鹏现在要做的,只是控制成本和加快商业化开发的步伐。

小鹏汽车“深陷泥潭”,亏损近30亿还能翻身吗?

随着新能源 汽车 逐渐火爆,入局的玩家也越来越多。在此背景下,作为国内造车新势力三巨头之一的小鹏 汽车 ,在前不久发布了2020年年报。
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小鹏 汽车 的营收高达58.44亿元,其中 汽车 销售收入为55.47亿元。相比之下,2019年营收为23.21亿元, 汽车 销售收入为21.71亿元,可以说数据均实现了翻倍增长。
不过令人可惜的是,小鹏 汽车 仍然没有实现盈利。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小鹏 汽车 2019年、2020年的净亏损分别为37.188亿元、29.918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一直看好小鹏的高瓴资本跟纪源资本也均在去年减持了股票。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投资机构早早就会减持小鹏 汽车 股票呢?是否跟企业一直处于亏损有关?
小鹏 汽车 资本市场遇冷,只是因为亏损吗?
关于小鹏 汽车 在资本市场遇冷一事,业界内部的争议还是比较多的。有业内大佬认为,小鹏 汽车 遇冷跟持续亏损有关,毕竟小鹏上市之后投资人一直在等待回报,但事与愿违。尤其在去年年底,美国做空机构就大肆唱空在美上市的中概新能源 汽车 股,小鹏 汽车 自然也深受其害。在糟糕的大环境影响下,小鹏 汽车 股价从74美元一度下跌到了25美元,市值随之大幅缩水。
不过,在资本市场受冷的小鹏 汽车 ,却在产品销量上实现了一定提升,所以小鹏 汽车 在近期的股价也出现了反弹,不过距离最高的74美元 历史 股价,仍然有很大差距。
在谈到资本市场对小鹏 汽车 的态度转变上时,有业内资深人士分析称,造车本身需要大量的资本和人才,毕竟 汽车 跟手机不一样,不管是设计、生产等供应链环节,还是从营销、销售到售后,远远要比手机复杂的多,不过替换周期也要比手机更长。
而小鹏之前之所以能够打动众多投资人,主要在于小鹏提出要在智能化体验上寻找差异化创新,而从目前市售产品的体验来看,其实际体验效果虽然不错,不过问题是,随着入局造车的 科技 企业越来越多,小鹏 汽车 在智能化上的优势还能保持多久?恐怕就不好说了,尤其在华为、百度这些 科技 巨头加入后,造车新势力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产品力撑不起市场表现,一切只是空谈
稍懂市场营销的人都应该知道一句话,“销量即是一切”。虽然早几年新能源车还属于跑马圈地的阶段,补贴满天飞、竞争压力小、资本热度高,当时就算没有量产车,PPT只要写得好,一样可以让投资人排着队往里投钱。
不过,现如今的境况就大不一样了,传统 汽车 厂商也开始逐渐发力新能源 汽车 ,再加上像特斯拉这种海外造车新势力也进入到中国市场,同时跨界造车的企业跟平台纷纷加入“造车”行列,造车新势力们可谓是如临大敌。毕竟市场就那么大地方,虽然前景看似一片汪洋蓝海,但实际上从目前入局者的数量来看,已经接近饱和了。
单就小鹏 汽车 来说,如果是跟自身相比,那么成绩还算不错,但是同横向和同级市场相比,其实我们还是可以发现一些端倪的。比如小鹏P7的销量在同级市场中优势并不明显,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小鹏P7在今年3月新能源销量排行榜中,位居第13。而在小鹏之前的,还有蔚来、理想跟比亚迪。
要知道,当初小鹏 汽车 标榜要做新能源市场中的小米,试问小米要是靠这种销量,怎么可能成长为今天的庞然大物?要知道,从价位、空间、内饰豪华程度以及配置来讲,小鹏P7都妥妥盖过了特斯拉Model 3,甚至平心而论,小鹏推出的NGP自动驾驶导航辅助系统也要比特斯拉NOA更适应国内的道路。这点大家还可以参考我们之前的试驾视频,并非信口开河。
但是,从市场反响来看,别说Model 3了,就连比亚迪汉都比不过。市场表现如此,想必投资人心灰意冷也在情理之中。
技术优势“靠友商”,小鹏 汽车 何时才能翻身?
咱要说 汽车 销量不行,可以归结于消费者习惯尚未养成。那起码也得在技术上努力钻研一下吧,别光靠PPT“画饼”。事实上,小鹏 汽车 确实有技术,尤其在自动辅助驾驶上,但是在前段时间,小鹏 汽车 跟特斯拉之间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摩擦事件,引起了业界一片哗然。
这件事主要源于特斯拉前任首席计算机视觉科学家、现小鹏 汽车 员工曹光植博士。曹博士从特斯拉跳槽进入小鹏 汽车 ,并负责自动驾驶视觉感知业务。但在2019年3月,特斯拉却在美国正式起诉曹光植,认为他在将相关自动驾驶源代码库的压缩文件进行了备份、储存,并还窃取了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技术源代码提供给了小鹏 汽车 。
为此,特斯拉还要法院强制小鹏 汽车 公布其自动驾驶源代码,不过小鹏 汽车 果断选择拒绝。但据某位业内资深人士向我们透露,二者之前的自动驾驶技术在之前确实极为相似。不过,咱们也不能听别人的“一面之词”,对吧?不过,究竟有没有“借鉴”过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技术,想必小鹏 汽车 内部员工心里应该非常清楚。
当然,小鹏 汽车 在创新领域也不是一事无成,毕竟还搞出了“飞行 汽车 ”。不过从目前国内形势来看,就连无人机飞行都有限制,这个“飞行 汽车 ”究竟何时能够商用就不得而知了。
当今之计,我们建议小鹏 汽车 应该在技术研发上尽快实现新突破,毕竟销量比不过,技术再拼不过,你让投资人相信一个不可能“飞起来”的“飞行 汽车 ”?是不是有点太想当然了。当然,如果小鹏 汽车 在技术上遇到瓶颈不好突破,那么不妨找一些合作伙伴,譬如说以技术服务商身份入局造车的华为,假设小鹏 汽车 能跟华为联手的话,相信肯定对其销量有所助益。
写在最后
从小鹏 汽车 当前的处境来看,新能源 汽车 风口迟早退热,而众多 科技 巨头却纷纷加入战局,不光竞争将越来越激烈,资本市场的注意力也会被最大程度分散。时间不等人,如果小鹏 汽车 也能跟比亚迪一样搞出来“刀片电池”这样的设计,即使充满争议但资本市场仍然愿意“抛出橄榄枝”,但如果不能,真不如趁早另谋退路,千万不要忘记,“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

累计交付两万辆、 小鹏汽车赴美IPO,背后是巨头交手

8月8日,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大吉大利之日,小鹏汽车在这一天正式官宣赴美IPO,由此前的“不予置评” 改为大大方方承认。
2020年,是一个太过神奇的年份。
疫情黑天鹅飞过,在今年3月下旬,美股在两周内四次熔断,与此同时,造车新势力马太效应凸显,头部几家车企在上半年逐步走出融资困境、销量提升明显 ,而未能如期量产的正在倒闭破产。
这里面,以蔚来、理想、小鹏汽车为代表的TOP3头部三强,除了蔚来,理想汽车已如愿在美股上市,紧随而至的小鹏汽车若无意外,也将在八九月如期在美股上市。
威马和哪吒背后的合众汽车则谋求在科创板上市,而曾经的博郡汽车、拜腾汽车倒在了量产交付前夜,融资是他们倒下的最直接原因。也因此,重资金的造车新势力为了活下去,IPO是时不我待。
01小鹏汽车早有准备
8月8日,小鹏汽车递交美国IPO申请,拟按代码“XPEV”在纽交所挂牌交易,申请发行规模为1亿美元,承销商为瑞士信贷、摩根大通和美国银行。
招股书截图
尽管理想汽车更早实现上市,事实上,小鹏汽车在2019年便开始了一系列准备。
2019年12月,小鹏汽车的47位股东几乎同时进行了股权出质。2020年3月19日,小鹏汽车收购福迪汽车获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福迪汽车在3月19日出现股权变更,股东变更为肇庆小鹏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为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夏珩。
在今年2月24日,小鹏汽车运营主体广州橙行智动汽车科技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河南省战新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中金资本投资实体之一)和肇庆市高新区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粤财创投控股)退出股东行列,公司注册资本由3836万元降至约2529.5万元。
产品方面,小鹏汽车2018年发布小鹏G3,2020年7月发布重磅车型小鹏P7。
销量方面,小鹏汽车2019年交付了16608辆,累计交付量已达20707辆。截至2020年7月底,小鹏G3累计交付量达18741辆。
根据小鹏汽车最新销量数据,6月底才开始交付的小鹏P7交付量已达1966辆,7月小鹏P7实现单月交付量1641台,且在全部订单中,98%预定车主选配XPilot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这对于志在对标特斯拉Model3,主打智能的小鹏P7,算是一个较好的回报。
招股书文件显示,2019年小鹏汽车收入为23.2亿人民币,较2018年增长逾238倍。2020年上半年小鹏收入10.03亿人民币,相比去年同期的12.31亿有所下滑,主要两个原因影响:一是首款车G3在2018年全年订单集中到2019年Q2交付,导致基数较高;二是2020年上半年的汽车销量受到了新冠疫情的负面影响。
招股书披露,小鹏汽车自2015年成立后至今一直没有盈利。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小鹏汽车净亏损分别为13.988亿元、36.917亿元、7.958亿元人民币,两年半累计亏损58.863亿元。
IPO前,小鹏汽车管理层持股达40.9%,其中何小鹏持股31.6%为最大股东,阿里持股14.4%为最大外部股东,其他主要股东还包括小米、GGV纪源资本、晨兴资本、高瓴、红杉、卡塔尔投资局等明星投资机构。
至此,小鹏汽车赴美IPO ,一切都是有条不紊。
02背后是巨头交手
而这一切的背后,除了创始人和管理团队,造车新势力背后满满都是互联网巨头的影子,他们的交手是赴美IPO的重要推手。
在新势力造车领域,7月30日刚刚在美股上市的理想汽车,可以说,是美团撑起了理想汽车的市值,6月,理想汽车D轮融资美团出资5亿美元,7月又认购3亿美元的基石投资。在理想上市前融资的20亿美元中,王兴及美团系投资超8亿美元。
此轮融资助力理想汽车美股上市就是明证。
五年前,美团与阿里决裂,阿里撤资,双方结下梁子。此次美团使出了杀手锏,在其App“封杀”支付宝。美团王兴正在社交媒体上回怼阿里巴巴,质问“淘宝为什么还不支持微信支付?微信支付的活跃用户数比支付宝多,手续费也比支付宝低。”
小鹏汽车则是阿里巴巴重仓押注的新造车企业。
距离 C + 轮 5 亿美元融资不到半个月,小鹏汽车再次获得超 3 亿美元融资,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集团领投了小鹏汽车的本轮融资,卡塔尔主权基金 (QIA)等也参与投资。此轮融资距离C + 轮才过去十天左右,在7 月 20 日上午,小鹏汽车才刚发布消息,宣布签署 C + 轮近 5 亿美元融资协议,主要投资方为 Aspex、Coatue、高瓴资本和红杉中国。
截至目前,腾讯投资蔚来、百度投资威马、美团投资理想、阿里投资小鹏,出行蛋糕的新一轮切割大战就此打响。
随着小鹏汽车的正式上市,头部造车势力第二轮竞争也拉开大幕。
总结
小鹏汽车将是继蔚来和理想之后第三家登陆美股的中国造车新势力,IPO不是终结,下一轮竞争早已悄然打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小鹏汽车27位股东全部退出,或为IPO作准备

(观察者网 文/杨帆 编辑/徐喆)启信宝数据显示,5月18日,广州橙行智动 汽车 科技 有限公司发生股东变更,广州鹏行投资管理企业(有限合伙)、杭州阿里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上海云锋新呈投资中心(有限合伙)、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夏珩、何小鹏等27位股东全部退出股东行列。目前,广州橙行智动 汽车 科技 有限公司由广东小鹏 汽车 科技 有限公司百分百持股,此前其持股为40.53%。
广州橙行智动 汽车 科技 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1月,法定代表人为小鹏 汽车 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夏珩,公司经营范围包括车辆工程的技术研究、开发, 汽车 零配件设计服务等,是小鹏 汽车 的运营主体。
而就在今年5月7日,橙行智动的注册资本由2529.5万元减少至1460.9万元。对此小鹏 汽车 相关人士对观察者网 汽车 频道表示,此次减资仍属于集团海外重组的一部分。
小鹏 汽车 27名股东退出,股东仅剩一家公司
小鹏 汽车 此次大量股东退出和注册资本减少,外界猜测其实际目的为搭建可变利益实体(Variable Interest Entities,VIE)架构,为海外上市进行铺垫。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去年12月,橙行智动的47位股东便将其所持的全部股权悉数出质给广东小鹏 汽车 科技 有限公司。当时,另一家造车新势力理想 汽车 的创始人李想便作出解释,称这是搭建红筹或VIE结构中“很正常的事情”。
2019年12月小鹏众股东出质股权后,李想认为此为搭建VIE架构行为
所谓VIE架构,指在境外成立空壳公司,通过签订协议以完全控制境内公司,主要用于中国企业海外上市、融资及外国投资者规避国内监管对外资产业准入限制等。
自2019年起,有关小鹏 汽车 赴美IPO上市的传言便时常见诸报端。但小鹏 汽车 始终未对此予以承认或者否认,仅回应称“目前没有具体的上市时间表”。
公开信息显示,小鹏 汽车 的最新一笔融资出现于去年11月,当时公司共计获得4亿美元的C轮融资,主要领投者为小米集团。小鹏 汽车 创始人何小鹏同期表示,小鹏 汽车 的C+轮融资也在进行中。
小鹏 汽车 股权架构
无独有偶,李想的理想 汽车 关联公司——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也于5月13日发生工商变更,共计多达18位股东退出,注册资本由7.25亿元减少至4.34亿元,降幅超过40%。对此理想 汽车 回应称,公司整体组织架构在持续优化,但并未提及IPO及上市事宜。
除造车新势力外,途虎养车的关联公司——上海阑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日前同样发生工商变更,包括腾讯在内的20位股东退出,仅剩3家股东,注册资本则从约9141万元减少至约1796万元,但途虎养车仅称此是“上一轮业务和架构调整的后续动作”“公司目前无上市计划”。
另据Wind数据显示,本月截至5月20日,A股共有219家上市公司发布重要股东减持计划,仅14家上市公司发布重要股东增持计划。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小鹏赴美IPO:不惧瑞幸乱作妖,就怕特斯拉再捅刀

文 | 李一帆
网易、京东、携程、百度……这个夏天的中概股,正在华尔街上演一出逃离大戏。
但也有逆流而上的勇士。
6月1日,据《36氪》爆料,小鹏汽车正在向美股提交IPO文件,计划融资5亿美元,预计在今年7~9月上市。目前,小鹏汽车已经聘请摩根大通、高盛等投行,其中,摩根大通为主承销商。
尽管小鹏汽车对此报道没有明确表态,回复称:“我们不会评论市场传言。”但从很多细节可以看出,小鹏赴美IPO,近在咫尺。
只不过,受制于愈发严苛的美股上市门槛以及诉讼缠身的多重压力,现在的小鹏与两年前登陆纽交所时的蔚来,处境全然不同。
时机所需
其实早在2019年,小鹏即将赴美IPO的消息就已不再是新鲜事儿。只是现在,是他们距离美股最近的一次。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进度看出小鹏的迫在眉睫。
其一,是已完成的VIE架构。
可能有人不知道VIE架构是什么。通俗来说,VIE架构更像是个财务概念。
它指的是,在境外或海外成立一家空壳公司,该空壳公司通过与境内公司签订一系列协议以完全控制境内公司。这样一来,境内公司既可在国内以内资身份继续运营,避免了国内监管机构对外资进入的监管;空壳公司的海外身份又能使其整体资产打包,让其在美国或其它海外资本市场融资或上市。
新浪、网易、百度、阿里、蔚来等公司都是通过搭建VIE架构成功登陆的美股。所以在业内人士看来,搭建VIE架构,基本是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的最明显动作。
近几个月来,小鹏的很多所为明显就是在搭建VIE架构。
从去年12月开始,小鹏的运营主体广州橙行智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橙行智动”)的47位股东就将所持全部股权出质,质权人均为广东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上个月,阿里巴巴、何小鹏、夏珩等27位股东也悉数退出了股东行列。
这就意味着,橙行智动已经由广东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而广东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由香港注册公司XPeng?(Hong Kong)?Limited全资持有。
这种操作,就是赤裸裸的搭建VIE架构。
其二,是刚落地的生产资质。
5月19日,原广东福迪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肇庆小鹏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小鹏汽车借此成功拿到汽车生产资质,肇庆工厂也将成为小鹏P7的自主生产基地。
显然,这是资本市场喜欢的、能让投资者想象估值提升的好故事。
其三,是紧张的资金链。
小鹏的最后一次融资是在2019年11月,C轮,4亿美元。
自此到现在,七个月,没有融资进账。与此同时,小鹏肇庆工厂投入了40亿元,新上市的小鹏P7也开始了量产烧钱。
前不久《新财富》公布的2020新财富500富人榜,何小鹏更是直接掉出了榜单。
造车是场烧钱的游戏。所以上市融钱,是小鹏迟早要走的一步棋。
其实对整个造车新势力来说,2020年都是生死之年,他们已经越来越少受风投与私募的青睐,欠薪的欠薪,破产的破产,匿迹的匿迹。就连2018年头顶光环IPO的蔚来,两年来股价也跌去了10%(按照发布当日的股价计算),2019年甚至一度徘徊在一美元退市的边缘。
但反过来看,也正因如此,随着造车热潮渐退,越是像小鹏这样留到最后的,其实越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掌握着核心技术与优势的实力企业——所谓“剩”者为王。
所以现在上市,既是时机所需,也是时机已至。
只是机会背后,挑战更多。
一方面,瑞幸咖啡造假之后,中国企业赴美IPO的显性和隐性阻碍大大提升;另一方面,特斯拉和小鹏的“商业窃密”诉讼,还扮演着杀机暗藏的角色。
特斯拉:不定时炸弹
兜兜转转,特斯拉与小鹏员工曹光植的诉讼已经打了一年多的时间。
去年3月,特斯拉在加州以“商业窃密罪”向前员工曹光植提起了诉讼,称其在离职时带走了大量自动驾驶机密资料,同时入职小鹏后一直担任自动驾驶部门的工作,因此他们要求小鹏作为曹光植的现雇主,以第三方身份配合相关调查。
尽管小鹏称自己对于“窃密”一事并不知情,也不会窃取特斯拉任何商业机密,但该配合的调查,小鹏一样没少。
然而矛盾并未就此弱化。
在特斯拉最新的调查请求中,他们要求小鹏披露自动驾驶源代码、所有员工的电脑文件备份、员工张晓浪的相关资料等近30项内容。
小鹏却认为,这些内容严重越界,特斯拉似乎更有兴趣利用这场诉讼来扰乱其业务运营,而不是就事论事。他们一边指责特斯拉“霸凌”,一边向法院提出了反对动议。
想想也是嘛,自动驾驶作为车企最核心的技术之一,源代码怎么可能随意交给竞争对手?
5月27日,美国当地法院批准了小鹏反对动议的部分内容。
所以特斯拉与小鹏作为第三方身份的这场诉讼,仍处在焦灼之中。
我们向法律界专业人士咨询了这场诉讼对小鹏IPO可能产生的影响。对方告诉我们,由于诉讼不是普通纠纷,而是涉及盗窃核心技术和商业机密的问题,因此势必会影响IPO的尽职调查进程。而且,一旦特斯拉在IPO前夕再出拳,后果更加难料。
近几年来,企业在IPO过程中因涉及专利、诉讼等原因延期或未能上市的案例比比皆是,甚至Facebook、拼多多、京东、搜狗、一嗨租车等大型上市公司,都有过IPO前因商标、专利、版权、资产、经营等纠纷被提起诉讼的遭遇。
这些涉及核心经营内容的诉讼是否会对IPO有影响,主要看的是诉讼对公司生产经营和股东权益的实质性影响。比如放在小鹏身上,就是诉讼结果是否会影响到小鹏汽车的生产销售,是否最后会因巨额赔偿导致股东权益受到极大损害。
至于影响程度到底怎么判断,交易所的裁量权非常大,难以量化。不过从结果看,如果影响极大,就干脆不让上市;影响微乎其微,就正常流程;介于两者之间,则整改后上市延期。
比如拼多多就是在IPO前收到了一家尿不湿生产商提起的诉讼,于是被“责令”整改后再来IPO。虽然当时几乎未拖慢其正常上市的节奏,但这起诉讼对拼多多的估值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这也是小鹏现在的隐患。一旦特斯拉在IPO前夕对其再度发起攻击,美国媒体再一推波助澜,那么在巨大的信任危机之下,即使小鹏迈过了上市资格审查门槛,市场估值也将受到很大影响。
特斯拉就像是小鹏IPO路上的不定时炸弹,一旦爆炸,就可能酿成大出血。
瑞幸:后腿之王
然而,即便没有特斯拉,对小鹏来说,现在就是赴美上市的好时机吗?
也不尽然。
本来,从2019年开始愈演愈烈的中美贸易摩擦,就是中国企业赴美IPO路上的一大障碍。
2019年5月23日,特朗普直接宣称要“停止所有中国企业在美IPO,同时限制华尔街对中国企业的投融资”。2019年9月29日,特朗普又说正在考虑将中国公司从美国证券交易所除名。
消息一出,资本市场就做出了反应,大多中概股都应声下跌。
今年瑞幸造假被曝光后,中概股和中国企业更是面临至暗时刻,故事和商业模式都开始遭受更多质疑,发行价、股价、融资、估值的金额,也即将或正在遭遇被阉割的风险。
不但美国当局对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态度在进一步恶化,做空机构也追着中概股穷追猛打。
4月23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杰伊·克莱顿直接在电视媒体上公开提醒投资人,不要投资中概股。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5月21日,美国参议院更是通过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法案要求,外国发行人连续三年不能满足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对会计师事务所检查要求的,以及无法证明自身不被外国政府控制的,禁止其证券在美国交易。
然而所谓的“政府控制”如何认定,却没有表述。
毫无疑问,这些政策风险对中概股而言是个巨大利空。
对小鹏来说尤其。本来上市前沾染诉讼案对IPO的影响就比较模糊,结果完全掌握在对方手中;再加上现在政策的不确定性,更让其上市风险大幅增加。
这就有点像2010年的美股,因为有中概股作假被曝光,其它中概股开始在美国资本市场遭遇疯狂做空和猎杀,折价惨重。比如2012年上市的唯品会,就是当时出了名的“流血上市”,估值极低,直到2014年才恢复到较为正常的估值水平。
因此“瑞幸门”之后,除了很多中概股应声大跌,很多原本计划去美国IPO的企业也暂停了计划。
近来,京东、百度、携程等中概股企业都已纷纷准备申请在第二地上市。蔚来李斌日前也表示,存在在中国资本市场二次上市的可能。
当然,“瑞幸门”后赴美上市的企业并非全军覆没。
5月8日登陆纳斯达克的金山云是“瑞幸门”后唯一的“幸存者”。上市当天金山云CEO王育林自信地表示,公司上市过程并没外界想象得那么困难,也并未受到SEC或纳斯达克额外的程序审查,“瑞幸事件作为极个别现象,没有影响到投资者对于整体中概股的兴趣和信心。”
只不过,就在金山云登陆纳斯达克11天后,美股市场又发生了新的动荡。
5月19日,纳斯达克再次对首次IPO的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要求企业IPO筹资额必须达到2500万美元以上,或至少达到上市后市值的四分之一,以及要求会计事务所确保其报表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等等。
这是纳斯达克首次对IPO规模设定最低数额,对中国企业的影响不容小觑。
根据全球金融市场数据和基础设施提供商路孚特(Refinitiv)的数据,2000年以来,在纳斯达克上市的155家中国公司中,有40家公司的IPO融资额低于2500万美元。可见这一数字背后的门槛。
所以,已经集外忧内患于一身的小鹏,这次真能跨越过去嘛?
曾经的纳斯达克流行一句话:任何企业都可以上市,但时间会证明一切。
现在看来,至少对中国企业而言,前半句似乎已经改写。
只是,那又怎么样呢?毕竟活在经济萧条的2020年,倘若上市不积极,生存就要有问题呢。纵使敌众我寡,末将也要拼一把~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小鹏汽车2020年报:年亏损30亿元,纪源资本、高瓴资本减持退出

近日,小鹏 汽车 (NYSE:XPEV)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2020年度20-F表文件(2020年报)。年报显示,小鹏 汽车 披露了2018年、2019年、2020年三年的经营、财务数据以及股权等信息。

财务方面,2018年、2019年、2020年,小鹏 汽车 的营收分别为970.6万元、23.21亿元、58.44亿元,其中 汽车 销售的收入分别为415.3万元、21.71亿元、55.47亿元,均呈现翻倍式增长。

截至目前,小鹏 汽车 尚未实现盈利。年报显示,小鹏 汽车 报告期内净亏损分别为13.99亿元、36.92亿元、27.32亿元,归属普通股东应占综合亏损分别为22.58亿元、46.46亿元、56.14亿元。

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小鹏 汽车 2019年、2020年的净亏损分别为37.188亿元、29.918亿元。2020年第四季度,小鹏 汽车 的总收入为28.51亿元,净亏损7.87亿元,Non-GAAP下的净亏损为7.13亿元。

小鹏 汽车 在提示风险时表示,其自成立以来一直蒙受经营亏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负。其中,2018年、2019年、2020年用于经营活动的现金净额分别为15.73亿元、35.63亿元与1.40亿元。

根据介绍,小鹏 汽车 的业务最初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鹏G3。据了解,G3是小鹏 汽车 在2020年5月之前唯一量产的智能电动 汽车 。2020年5月,小鹏开始生产第二个量产的智能电动 汽车 P7。

小鹏 汽车 表示,其计划在2021年第二季度推出第三款车型,即小鹏G5。此外,第四款电动SUV预计将在2022年推出。贝多 财经 发现,小鹏 汽车 于4月21日在微博宣布,截至当日,小鹏P5累计订单已突破一万辆。

小鹏 汽车 在年报文件中称,若其智能电动 汽车 将来会被召回,将对其产生不利影响。数据显示,从2021年1月30日开始,小鹏 汽车 召回了2019年3月29日至2020年9月27日期间生产的部分G3,总计13399辆。

对于召回的原因,小鹏 汽车 介绍称,由于这些G3上安装的逆变器可能存在电源故障,因此车辆在停车时可能无法启动,或者在行驶时可能会断电。据贝多 财经 了解,这也是小鹏 汽车 当期销售的多数小鹏G3。

数据显示,整个2020年度,小鹏 汽车 累计交付车辆27041台,其中2020年12月总交付量为5700台,同比增长326%。按车型来看,小鹏P7在2020年12月单月交付量为3691台,小鹏G3单月交付2009台。

股权方面,截至2021年3月31日,小鹏 汽车 已发行普通股总数为1,604,932,750股。其中,小鹏 汽车 董事长、CEO何小鹏持股22.7%,拥有56.6%的投票权。而在IPO前,何小鹏的持股比例为31.6%,IPO后下降至27.8%。

不过,何小鹏的持股数并未发生变化。同样,小鹏 汽车 联合创始人、总裁夏珩持股比例为3.8%,小鹏 汽车 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何涛持股比例为1.2%,持股数也并未减少。

相对而言,小鹏 汽车 副董事长兼总裁顾宏地的持股数则由早前的约347.50万股增加约37.81万股至385.31万,持股比例为2.4%。整体来看,小鹏 汽车 管理层的持股比例较早前下降了约5.5个百分点至30.5%。

据了解,这与小鹏 汽车 增发股份有关。2020年12月9日,小鹏 汽车 宣布增发4800万美国股票的定价存托股份(ADS)。根据介绍,公开发行价格为每股ADS 45美元,拟募资21.6亿美元。

机构方面,阿里巴巴通过淘宝中国对小鹏 汽车 的持股比例为12.0%,拥有14.6%的投票权;IDG资本持股4.8%,Morningside entities(晨兴资本,已更名为五源资本)持股3.2%。

贝多 财经 发现,小鹏 汽车 的机构股东中,GGV(纪源资本)、高瓴资本均从小鹏 汽车 的主要股东行列中退出。此前,高瓴资本曾持有小鹏 汽车 约90万股,纪源资本的持股数达到4700万股,持股比例为3.8%。

除了小鹏 汽车 ,高瓴资本还在2020年第四季度清仓了理想 汽车 、蔚来的股份。此前,高瓴资本方面曾表示,其在小鹏 汽车 的PE阶段就投资了小鹏 汽车 ,在理想 汽车 IPO发行时就认购了理想 汽车 。

小鹏汽车港股上市,上市后公司股价如何?

我们知道,最近有个新闻引起了人们的热议,那就是小鹏电动车在香港正式挂牌交易了。它的发行股价为每股165港元,上市仪式在香港联交所和广州小鹏汽车全球总部同时进行。
一、作为中国领先的智能汽车设计和制造商小鹏致力于做未来交通探索者。小鹏汽车的董事长表示,作为中国领先的智能汽车设计和制造商、互联网及人工智能创新的科技公司,小鹏致力于做未来交通探索者。我们可以看到,小鹏电动车作为我国国产的一个品牌,它在智能汽车这个方面真的是属于全国领先的技术。很多人选择购买的新能源汽车就是小鹏电动车,良好的口碑赢得了无数人的青睐。
二、小鹏赴港采用监管标准更为严格的双重主要上市形式。小鹏汽车的副董事长总裁代表小鹏汽车敲锣并与联交所交换上市纪念礼物,表示作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智能电动车公司,我们的增长轨迹为内地和香港投资者提供了重要独特的投资机会。小鹏赴港采用监管标准更为严格的双重主要上市形式。
三、小鹏汽车上市之后,有了外部投资一定会越做越好。小鹏汽车上市之后,相信有很多人会买他的股票,这样会使小鹏汽车公司能够更加长久和持续的经营下去,有了自己内部的管理和运营,有了外部投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小鹏电动车一定会越来越好。它在自己的领域继续的研究下去,一定会做出更加好的口碑,制造出更加好的产品。
综上,我们可以发现,小鹏电动车公司上市之后,相信他的未来的发展一定越来越好。对此,你有什么其他的看法?可以在评论区里说一下,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
小鹏汽车更新招股书,阿里巴巴准备认购2亿美元
何小鹏买入了220万股小鹏汽车美股,这个操作背后不仅说明创始人看好公司未来发展,同时也表明我们投资者更要谨慎看待市场出现的变化,积极信号未必就是有利于投资者投资的。
一、何小鹏买入了220万股小鹏汽车美股
按照目前媒体以及小鹏汽车公告的消息,我们可以发现小鹏汽车控制股东何小鹏又买入了220万股小鹏汽车美股,同时斥资超过2亿元。由于小鹏汽车是目前大家都熟悉的一个品牌,而且大家也对今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很感兴趣,于是也就想了解这种投资的背后究竟释放出了什么样的信号,以下我们就进行简要说明。
二、这个操作意味着小鹏汽车创始人看好公司发展
其实这个操作意味着小鹏汽车创始人看好公司未来发展,从今年小鹏汽车的体量来看,今年比之去年同期确实增长了将近一倍,这也就意味着公司的业绩是相当好看的,这也不难怪创始人很看好小鹏汽车的发展趋势。再加上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迎来巨变,这也就意味着只有在后续竞争当中站稳脚跟的公司才能够赢得最后的机会,小鹏汽车创始人这种举动很明显就是给消费者增持信心,同时也表明小鹏汽车公司有着不一样的发展前景。
三、这个操作告诉我们要谨慎看待市场出现的变化
尽管我们可以看出来小鹏汽车创始人确实看好该公司的发展,但这只是一种中长期的投资而已,对于更多并没有多少本钱的普通人来说,我们千万不要轻易把自己的钱投入到某一家公司的股票当中,把钱拿在自己手里才是最为安全的。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既要看到这种信号背后的积极信息,同时也要警惕积极信息对于自己投资计划的吸引。
小鹏汽车提交IPO文件 股票代码为“XPEV”
小鹏汽车(股票代码为XPEV)昨日晚间更新招股书,准备发行8500万股ADS,发行区间为11到13美元。
若包含超额配售权,小鹏汽车此次融资规模在1075亿美元到1271亿美元。
小鹏汽车此次认购很火爆,多个小鹏汽车的股东参与认购,其中,阿里巴巴准备认购2亿美元,Coatue认购1亿美元,Qatar?Investment认购5000万美元,小米认购5000万美元,上述4家一共认购总金额达到4亿美元。
特斯拉现有股东PRIMECAP?Management?Company也准备认购1亿美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在8月8日的凌晨,小鹏汽车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IPO文件,将会在纽交所上市,股票代码为“XPEV”,申请的发行规模为1亿美元,承销商包括美银证券、瑞信、摩根大通等。
根据小鹏汽车提交的招股书显示,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何小鹏持股比例为316%;阿里持股144%,为最大外部股东;夏珩持股比例为49%;顾宏持股比例为28%;何涛持股比例为16%;其他主要股东还包括小米、GGV纪源资本、晨兴资本、高瓴、红杉、卡塔尔投资局等明星投资机构。
在招股书上海披露了小鹏汽车的营收情况,在招股书上显示小鹏汽车自从成立以来一直没有实现盈利,也就是小鹏汽车一直亏损运营,在2018年小鹏汽车的净亏损为13988亿元人民币,2019年净亏损36917亿元人民币,2020年上半年净亏损7958亿元人民币。
虽然小鹏汽车处于亏损中,但是年收入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在2019年小鹏汽车年收入为232亿人民币,比2018年增长逾238倍,这样的幅度也说明,在未来小鹏汽车的增长还是无限可能的。
值得一提的是,小鹏汽车在上个月刚刚完成了C+轮融资,获得了5亿美元融资。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小鹏汽车自从成立已经经历了多轮融资,融资的总金额超过163亿元人民币,在A+轮与B轮融资中阿里巴巴具有参与。
最后就是,在2020年上半年,小鹏汽车累计销售4698辆汽车,在6月份的销量为1123辆。截至今年6月30日,小鹏汽车共有3676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占比43%。最后就是,如果小鹏汽车成功在美国上市,那么将会成为第三家在美上市的中国新势力车企。

有消息称小鹏汽车高管年薪超4亿,小鹏汽车对此有何回应?

小鹏汽车回应到并没有这样的情况,这只是外界的造谣,公司内部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年薪可以超过4亿元。
小鹏汽车对此表示这件事情是不真实的,虽然薪资可观,但是并没有超过4亿这样的数字。
他们说这是误会,这么多钱中有大部分都是这个人几年积累下来的股份,不是一年的收入。
有消息称小鹏汽车高管年薪超4亿,小鹏汽车对此有何回应?下面就我们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有媒体推送的各种科技型上市企业薪酬福利统计显示,小鹏汽车副董事长兼总裁顾宏地以4.35亿人民币年收入,位居排行榜第一,超出“打工皇帝”腾讯总裁刘炽平(年收入4.28亿人民币)。
对于此事,小鹏汽车回复称,该管理层对外开放公布的薪酬里,99.5%以上为很多年积累的股权激励计划,并不是一年中的收益,反而是两年总计的股权激励计划总数。因为企业的估价在上市前后左右有巨大提高,股权价值也因而增涨。
“顾宏地2018年加盟代理小鹏汽车,小鹏汽车2020年在美股上市,2021年在港股上市,最开始在美股的股价为14美金,如今股票价格做到40美金,顾宏地持有者的股权价值过去两年也是有数倍提高。”小鹏汽车所属单位表明。
由此测算,顾宏地的具体年收入约在200多万元。Wind统计显示,截止到2021年一季度末,顾宏地拥有小鹏汽车超3853亿港元,截止到期终参照持仓总市值达46亿美金(约合291亿人民币)。
公布材料表明,顾宏地于2018年3月1日加盟代理小鹏汽车,组织小鹏汽车在全球化战略发展战略、会计、投资融资及国际交流与企业并购等层面的工作中,现为小鹏汽车副董事长兼总裁。在添加小鹏汽车以前,顾宏地曾出任摩根大通亚太区投资银行现任主席和摩根大通全球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会。
在其20年的投资银行工作上,顾宏地曾高度参加小米手机、携程网、百度搜索、盛大集团等公司的资产股权融资、企业并购或企业改制买卖。在添加摩根大通以前,1998年至2004年,顾宏地承担雷曼弟兄全世界企业并购及全世界诊疗工作群聊,协助北美、欧洲和亚洲公司具体指导跨国并购买卖。
现阶段小鹏汽车已顺利完成美股和港股双向关键上市,这也是顾宏地承担的具体事宜。自2020年8月小鹏汽车在美上市,迄今总计升幅超出160%,截止到美国东部时间2月16日收市,小鹏汽车报收39.09美金/股,总市值达335亿美金(约合RMB2120亿人民币)。
美股上市不上一年,“蔚小理”中最迟赴美国上市的小鹏汽车却提前加速在港上市的脚步,2021年7月,小鹏汽车宣布于香港联合交易所电脑主板竞价交易,变成第一个重归港股的造车新势力。截止到方向君发表文章,小鹏汽车港股报154.8港币/股,总市值为2651亿港元(约合RMB2151亿人民币)。
除此之外,小鹏汽车变成第一个列入港股通的造车新势力。2月9日,深交所发布消息称,依据《深圳证券交易所深港通业务实施办法》的相关要求,将小鹏汽车(9868.HK)列入深港通下的港股通个股名册,自今日起宣布起效。列入后,合乎资质的地区投资人就可以逐渐买进小鹏汽车港股。返港上市的一个总体目标便是和A股连通,条件成熟小鹏汽车会考虑到重归A股。
实际上,2021年至今,小鹏汽车销售量一路走高,以9.8万部的战绩斩获2021年度新势力销售量总冠军。截止到2022年1月,小鹏汽车历史时间总计交货已提升15万部。第四款车智能化旗舰级SUV小鹏G9将于2021年第三季度逐渐交货。
虽然现阶段小鹏汽车完成毛利率转正定级,但并未完成自身造血功能工作能力,依然处在亏本情况。依据其三季报,2021年第三季度小鹏汽车总营业收入做到57.2亿人民币,毛利率是14.4%,但属于小鹏汽车公司优先股公司股东的亏损为15.9亿人民币,较上年同期的亏损11.5亿人民币扩张38.4%。

小鹏汽车未来市值可到万亿吗

很难,小鹏汽车目前市值不到500亿港币,要想到万亿,需要股价和销量同时增长20多倍以上,但是小鹏汽车目前新推出的车型销量都不太理想,原有爆款车型也从月销上万大幅下降一半。连目前销量是小鹏汽车数倍且增长势头强劲的龙头比亚迪,市值也从万亿大幅回落,比亚迪在国内市场隐隐有赶超特斯拉之势,国际市场也是不断开拓进展,又有锂电池业务走势,都遭巴菲特大幅减持,可见随着油价大跌,新能源车优势减弱,加之越来越多的厂家如小米恒大等实力新星的加入,未来小鹏销量在失去先发优势的情况下想实现超高增速达到20倍以上非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