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g42通用机枪,MG42通用机枪,到底有多厉害?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26 00:39:44 浏览1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MG42通用机枪


MG42通用机枪
武器参数
口径:7.92x57 mm
全枪长:1220 mm (M2HB)
空枪重:11.6 kg(不含脚架)
弹匣容量:50/250 rds弹链
理论射速:1200 RPM
有效射程:2000 m
原产国:德国
历史与设计
MG42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使用的一款通用机枪,外号“撕布机”和“希特勒的电锯”,原因是MG42高达每分钟1200发的射速使得枪声独特,远处听有点像布料撕裂的声音,又有点像电锯发出的声音。
MG42全身大量采用冲压部件,采用了更加简单的枪管短后坐+滚柱闭锁原理,使得其造价和所需要的工时低于MG34。MG42最初研制的目的也是为了替换MG34,但是由于MG34数量巨大,到战争结束德军中的MG42和MG34几乎是对半开的。
MG42极高的射速给盟军士兵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但是压制效率却并不那么高,极高的射速以为着弹药消耗非常快,并且高射速也导致枪管很容易过热,德军机枪手会尽量避免长时间连续射击。在战后西德根据MG42演变而来的MG3机枪上,射速也被降低到了每分钟800发,可见过高的射速并不是一件好事。

MG42通用机枪,到底有多厉害?


MG42通用机枪,到底有多厉害?
MG42通用机枪是德国纳粹政权时期的一种重型机枪,也是二战中最著名的机枪之一。它在德国陆军和空军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的军队中被广泛使用,也被誉为“街头救急医生”。
MG42通用机枪于1942年首次投入使用,由爱德华·凯普主持设计生产。由于其极高的射速和准确性,它被赋予了“死亡之鸟”的绰号。MG42机枪使用带有气冷和水冷功能的快换管道,设计紧凑,结构简单,维护容易,为军队提供了可靠的火力支援。
该机枪采用7.92毫米口径的子弹,弹夹容量为50发。由于其极高的射速,MG42机枪每分钟可以发射1200发子弹,同时能够在5秒内更换枪管,使其在战场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实战中,它常常被用作防御性火力支援,尤其是在堡垒和山地的防御作战中。
在二战后期,由于其质量和性能卓越,许多国家的军队继续使用MG42机枪,在一些战争和冲突中派上了用场。同时,该机枪在游戏、影视作品中也经常出现,成为了二战题材的代表性武器之一。MG42通用机枪重约11千克,射速可达每分钟1,200发,使用7.92毫米弹药,枪管经过特殊对抗热处理具有良好的散热能力。
MG42通用机枪的技术参数如下:
1.口径:7.92毫米
2.射速:每分钟1,200发
3.弹匣容量:50发或250发(带盒),也可以使用带有弹链的弹药包。
4.有效射程:约为1,500米
5.重量:约为11千克
MG42通用机枪是德国陆军在二战中最先采用的通用机枪,其表现十分优秀。在战争中,MG42通用机枪被广泛使用,不仅被用于陆地战斗,还被用于空袭警报的时候警卫用途。其原因主要是在于其技术参数的优越性,使得MG42通用机枪很适合在战斗中使用。其射速快、可靠性高、射程远、精度好等特点,使得它在德国陆军中的优势十分明显。
总之,MG42通用机枪以其优良的性能和可靠的质量在二战中成为了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机枪,同时也成为了二战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符号。MG42通用机枪是二战中德国陆军所使用的一种中型机枪,其设计特点主要体现在枪管快速更换、保险装置和瞄准镜等方面。该机枪的技术参数优越,使得它在战争中表现非常出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战斗场合中。

德国MG42通用机枪


德国MG42通用机枪
MG42通用机枪是德国于20世纪30年代研制的,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著名的机枪之一。
基本参数
制造商:毛瑟公司等
口径:7.92毫米
全长:1120毫米
枪管长:533毫米
空枪重量:11.57千克
有效射程:1000米
射速:1200发/分
弹容量:250发
研发历史
MG34通用机枪装备德军后,因其在实战中有较好的可靠性,很快得到了德国军方的肯定,从此成为德国步兵的主要火力。MG34有一个比较严重的缺点,即结构复杂,而复杂的结构直接导致制造工艺的复杂,因此不能大批量的生产。
有鉴于此,德军一直要求武器研制部门对MG34进行改进。德国设计师格鲁诺夫对MG34进行了多项重要的改进,最终发展成了MG42通用机枪。
性能解析
MG42通用机枪采用枪管短后座式工作原理,滚柱撑开式闭锁机构,击针式击发机构。该枪的供弹机构与MG34通用机枪相同,但发射机构只能连发射击,机构中设有分离器,不管扳机何时放开,均能保证阻铁完全抬起,以保护阻铁头不被咬断。

二战最好机枪MG-42通用机枪


二战最好机枪MG-42通用机枪
通用机枪,又称轻重两用机枪,是一种可由单人携带、气冷设计、弹链供弹、可快速更换枪管、附有两脚架亦可装在三脚架上或车辆上的中型机枪。它兼具轻重机枪的优点,是一种既具有射程远、威力大,连续射击时间长的的优势,又兼备携带方便、使用灵活,紧随步兵实施行进间火力支援的优点的机枪,是机枪家族中的后起之秀。
丹麦生产的麦德森机枪首创通用机枪的概念,而纳粹德国是最先使用MG34通用机枪装备部队。二战时,有一款机枪因超高射速闻名于世被称为二战最好的机枪。它因射速极快的特点,被称为“希特勒的电锯”。
MG-42通用机枪是1942年纳粹德国研制,本来是准备取代MG34通用机枪,不过最后是两款机枪一起沿用到战争结束。MG34凭借在实战中的可靠性和出色的射击性能,都得到德国军方的相当肯定,成为德国步兵的火力支柱。
但MG34其结构较复杂,工艺制造耗时长,而实战需要的是可以大量制造和装备部队的机枪,而根据MG34无法满足前线的需要。于是将MG34进行了多项重要的改进,改进后的机枪也就是MG42通用机枪表现十分优秀。
它使用金属冲压工艺生产不仅节省材料和工时,结构方面也更加紧凑,非常实用。该枪依旧使用的7.92 毫米子弹,作为轻机枪使用时,有效射程为800米;作重机枪使用时,其有效射程为1000米。理论射速为 800-900发/分,以1200发每分钟,平均20发每秒的射速稳居二战中射速最快机枪的宝座,射速最高达每分钟1500发,达到了单管机枪的巅峰。
盟军士兵对它最为刻骨的印象就是枪声,因其高射速射手每次扣动一下扳机的短点射,就可以射出12到15发子弹,如果一个士兵不幸被MG42射击,那么他一瞬间就会中弹数发,活命的可能微乎其微,被无数敌军视为“步兵的噩梦”,可靠性和压制能力极高。换枪管也只需要几秒钟时间,非常方便。
但也因此耗弹量极大,机枪手往往连续扫射5秒钟125发子弹就打光了,与此同时带来的缺点还有枪管过热的问题。
在二战中,就有盟军缴获了MG42机枪却不懂,玩坏了许多枪管。所以,MG42的射手一般都是经过特殊训练的,了解通用机枪的性能。在《帝国国防军陆军教导手册》1940年版中,就明确要求机枪手以500-650发/分的射速点放,因为这对机枪本身说非常重要。而且德军还养成点射的习惯,以此来节省弹药。
在二战中,因性能优秀、价格低又易制作,MG42生产了约100万支,战后更是衍生了许多型号被广泛使用,成为战场上士兵们的贴身武器。

MG42通用型机枪历史


MG42通用型机枪历史
希特勒电锯,二战德军步兵班核心火力,MG42通用型机枪历史
德军通用机枪的研发和运用是各国最早起步的国家,二战爆发前这种超前装备意识,德军一线步兵班拥有弹链供弹通用型机枪火力明显超过盟军各国弹匣式供弹、点射为主的轻型机枪。二战爆发前,德国陆军步兵班通常由机枪和步枪小组构成,主要以通用机枪和迫击炮等火器为核心步兵作战单位。
德军步兵班人员编制一般由一名士官和九名士兵组成,以一挺通用型机枪为火力骨干,配合一定数量的98K步兵协助机枪小组发扬火力优势。德军发起进攻时,步兵班机枪小组负责进行火力压制,步兵小组利用地形扇形队形靠近敌方据点,利用MP38冲锋枪或手榴弹歼灭敌军。
德军进行阵地防御时,机枪小组作为阵地防御火力支点,其他步兵小组负责阵地警戒和协防机枪小组,士官出任整个步兵班的战地指挥官。士官个人武器从最初的98k步枪,1941年后直接改为MP38冲锋枪。士官班长通常携带两个冲锋枪弹匣袋,内部装有六个32发子弹的弹匣。
德军步兵班机枪组配置3人,主射手通常携带1挺通用机枪和50发弹链或弹鼓。主射手标配1支自卫手枪。第二射手携带4个50发弹鼓和1个300发子弹弹药箱及两根预备枪管,其配备手枪自卫武器。第三射手通常携带2个300发弹药箱和一支98k步枪。
二战早期阶段,第三射手还要负责携带对空三脚架。德军对空射击实战效果有限取消了这种鸡肋装备。德军机枪维护工具及备用零件通常由主射手随身携带,实际作战时,备用枪管零件通常转交给其他机枪小组成员携带。
早期MG34作为德军一款通用型机枪,大量装备德军各部队。机枪小组实战中表现出极佳的可靠性和射击性能。MG34通用机枪存在一个严重的缺陷,枪械结构复杂,其制造工艺复杂必然会耗费更多的生产工时和原材料。军队需要一种大量制造和批量装备部队的通用型机枪,德军要求德国军工武器研制部门对MG34型机枪进行优化改进。德国军工设计人员针对MG34进行了多项改进方案,最成功的改进由德国金属冲压领域的专家格鲁诺夫博士负责完成。这项改进方案最终发展成为MG42型通用机枪。
MG42通用机枪依然采用原有后座式工作原理,枪身为滚柱撑开式闭锁和击针式击发机构,MG42通用机枪通常只能进行连发射击。德国军工设计人员针对MG34进行了多项改进方案,最成功的改进由德国金属冲压领域的专家格鲁诺夫博士负责完成。
这项改进方案最终发展成为MG42型通用机枪。MG42通用机枪依然采用原有后座式工作原理,枪身为滚柱撑开式闭锁和击针式击发机构,MG42通用机枪通常只能进行连发射击。MG42通用机枪主要发射7.92mm×57mm口径子弹,机枪射速很高,机枪高射速发出一种独特的木踞般突突的枪声,西线盟军戏称它为“希特勒电锯”。
这款改进型MG42通用机枪完全胜任一线各种战术需要,它的火力压制能力极其出色。东线实战中,MG42在东线零下40度的残酷冬季战场上可以保持稳定的射击速度。更为重要的是MG42可以通过简单流水线进行制造,造价仅有MG34的70%,耗费工时和原材料只有MG34机枪的50%。MG42型机枪二战期间总共生产了大约100万支,装备数量相当庞大。
MG42通用机枪的最大优点也是缺点,机枪高射速导致耗弹量高于其他类型机枪。步兵班成员实战中几乎都会携带额外的机枪弹药,这也增加了其他步兵的负重。MG42通用机枪耗弹量大,枪管很容易过热,虽然MG42可以快速更换枪管,也容易造成步兵班火力中断。
1944年,二战末期的德国颓势渐现,各种资源日益匮乏。德军装备的大名鼎鼎MG42通用机枪后期出现了一款衍生型MG42V机枪。机枪操作方式进行了大幅优化,它可以作为德军全新一代的通用型机枪,生产极其稀少,对于整个二战战局的走向没有太多的影响。

德国机关枪【德国MG42机关枪】

  MG42 7.92mm机枪Maschinengeehr可能是二战期间德军拥有的最好的辅助武器,也是战场上令对方谈虎色变的大威力武器。事实上,盟军步兵认为MG42是二战期间欧洲战区遇到的最令人恐惧的武器之一。以下为你揭开个中缘由。
  MG42机枪1 942年由德军开发,取代了最初在八年前也就是1 934年制造的老式MG34机枪。制造MG42机枪的公司有位于Suhl的Gustloff-Werke、位于Borsigwalde的Mauser AG-Werke、位于维也纳的Steyr、位于都柏林的Grossfuss和位于柏林的Maget,其间他们以每天大约129挺机枪的速度制造MG42机枪。而且一直持续到1945年战争结束。
  MG42机枪于同一年发放给纳粹德国国防军,但是继ss(纳粹党卫军)之后不久,纳粹德国空军地面支援部队和德国海军也使用这种机枪。
  MG34必须要被替代掉,因为这种机枪的制造成本比MG42机枪高,而且工作部件多、射击速度慢,需要150个工时制造,而MG42机枪可以在75个工时内制造完成。别忘了成本,MG42机枪的成本是250马克,而MG34机枪的制造成本是大约500马克。比前者高一倍,而且即使在战争时期,工商业与和平年代的工商业也是一样的。
  MG34机枪的照片,很容易通过它的椭圆形散热罩分辨出来,枪上的圆形冷却孔 清晰可见。
  在MG42机枪上,护罩呈方形,冷却孔也是方形,枪的右侧枪筒没有护罩,这是因为可以方便更换枪筒,而且枪筒只需几秒钟就可以更换完毕。
  MG34机枪的功能稍微多一些,它可以单发射击,而MG42机枪只能连发。
  但是,事实证明MG42机枪非常可靠、坚固耐用,而且容易维护和射击。整个功能和总体设计使得该机枪在所有战争条件下都具有无与伦比的有效杀伤力,不论是刮风下雨、泥泞,沙地,下雪还是结冰。MG42机枪在德军的每一条战斗前线上都证明了其强大的威力,德军对于这种机枪的依赖性史无前例,而且德军的每一个部队都配备这种武器。
  MG42机枪的枪筒很容易更换,后膛后部的右侧有一个控制杆,向后拉动这个控制杆后。枪筒就脱离,从护罩的一侧伸出。然后可以很容易的将其抽搐,再插入一根新的枪简。
  枪简的更换操作根据操作人员的经验水平只需3秒到7秒即可完成,枪筒和整个锁部件可以在25秒内更换。MG42采用50发弹带或75发小军鼓弹夹,小军鼓弹夹。
  MG42的这种装弹方式用于摩托车的挎斗或车内,因为这种狭小的空间中无法携带长长的弹药带。装满50发7.92mm弹药子弹的弹带可以在2.5秒钟的时间内打完,装有75发的军鼓弹夹只需3.75秒就可以打完,所以MG42机枪小分队几乎始终都会将多个50发弹带连接起来,以便保持长时间的射击。但要用子弹盒提供,每个子弹盒装有5个弹带,总计每个子弹盒容纳250发子弹。
  如果连续射击,一盒子弹在12.5秒内就可以打完,如果快速点射。只需20秒到30秒就可以打完,两种情况下枪筒都会变得很烫。快速更换枪筒的能力意味着一挺MG42机枪可以对敌军持续进行比盟军武器更长的射击时间。因为机枪发射那么多子弹后枪简会磨损,而且也会因为高温而变形,所以能够更换枪简是非常重要的。德军机枪小分队每次作战往往会带上几支枪简。
  这种机枪是空气冷却,采用后坐力的工作原理,机枪的机理是一种创新,因为装载和射出子弹的后膛下是滚柱,这降低了摩擦,而且总体上更加高效。毛瑟7.92ram弹药带从左侧装入机枪,以方便装弹手操作,因为装弹手必然使用的右手装弹。
  这种机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射击速度非常高,达到1200rpm(发/分钟),这是当时盟军使用的武器的射击速度的两倍。射击速度取决于射击手安装的螺栓的重量,较重的螺栓产生的射击速度为900rpm。而最轻的螺栓可以实现高达1500rpm的射击速度。德军机枪手中最受欢迎的螺栓是中等重量的螺栓,这种螺栓产生的射击速度为1200rpm,而且也让机枪手能够更好的控制机枪,但是更重要的是,不会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把子弹打光。
  这种超高的射击速度让MG42机枪产生了非常独特的枪口爆炸声,声音之大就连远在一英里之外的人都可以分辨出这种机枪。这种声音更像是一种咆哮声,而不是普通机枪发出的那种砰砰声,而这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当这种机枪在战场上使用时,战争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德军士兵经常把这种机枪称为HiItersage,意思就是“希特勒的圆盘锯”,因为这种机枪发出的声音更像是链锯,而不像机枪。
  MG42机枪小分队可以将一大队敌军士兵压制住,而且持续的时间足以让德军获得增援(通常是调出一个保留的装甲师)或者从侧面包抄敌人。
  拥有一挺射击速度如此高的MG42机枪似乎就已经足够,毕竟它只需要一发子弹就可以将一名敌军士兵杀死或重伤。但是,德军得出结论认为。近战中的士兵只有在看到敌军的时候才射击,而且只有短短几秒钟的时间来射击,以此作为所有战斗者的媒介,他们认为正是射出子弹数较多的人才有更大的机会射杀对方。
  就像一辆新车一样,每一挺MG42机枪实际上都带有一本使用手册,使用手册中规定,一次连发中射出的子弹数量不应超过250发,而且持续的重火力应该保持在可控制的速度下,以延长枪筒使用寿命。机枪手在训练中始终都被告知要短促的连发,因为这样可以降低机枪卡壳的风险。
  MG42机枪的射击会有少量的后坐力,所以必须要使用两脚架,这个两脚架可以安装在机枪的前部,也可以安装在机枪的中心,具体根据机枪所在的地形而定。肩托采用木材制造,具有一个弯曲的深端面,另外一条深曲线位于枪托的前端,以便射手将机枪拉到肩部从而获得更好的控制。
  MG42机枪也可以安装在重型三角架Lafette 42支架上,这种支架重45磅,还带有望远镜瞄准镜,用于更远距离的更近分组。三角架还让MG42机枪具有了一些防空能力。设计这种机枪的德军技术人员显然对这种机枪作了深入的思考。

MG42通用机枪


MG42通用机枪
一.通用机枪的诞生
所谓车到山前必有路,德国人以自己独特的精明,非常巧妙的绕过了条约的限制,这就催生出了通用机枪。所谓通用机枪其实很简单,如果你使用两脚架,配备75发弹鼓,那么它就是轻机枪,可以跟随班排这样的单位作战。
而这种机枪的代表作就是德国枪械专家施坦格的MG34机枪,该枪于1934年设计定型,由百年老厂毛瑟兵工厂出产,使用德国标准的7.92X57MM弹药。可以使用弹鼓供弹,也可使用弹链供弹。
主要零部件非常容易拆卸,操作也简单,方便士兵带着它转移阵地。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在战场上,如果转移缓慢,机枪阵地可是要被炮轰的。
二.MG34升级型,MG42通用机枪
但是MG34哪都好,就是价格有点高,工时也太长。这是因为MG34机枪采用的是削切工艺,这种制造方式非常繁琐,大大提高了造价,对材料的浪费异常严重不说,工时还提高了许多,差不多是毛瑟兵工厂全力生产,也是没法满足军方的全部需求的。
倒不是说德国军方没钱,实在是机枪生产太慢了啊,如果等到都生产好,那差不多黄花菜都凉了。因此当时一部分德军用的还是老旧的MG08水冷式重机枪,这种一战的爷爷货都搬出来,实在是德军的无奈,毕竟机枪数量不够。
三.再好的机枪也有性能问题
不过MG42也不是没有问题的,毕竟有失就有得。MG42的首要问题就是它过快的射速,这一点对于MG42简直要了命,因为它最低射速就是1000发/分,确实在瞬间压制上非常奏效。
但反过来,这么高的射速,很容易就把弹鼓里的子弹打光,就算你用的是弹链,一个弹药箱里不过三百发子弹,一会儿就会打空。
这样的结果就是,在这样极端的高射速下,枪管的过热变得异常迅速,换枪管这个过程,就造成了严重的火力中断,以至于遭到敌人迎头痛击。
结语
当然,MG42通用机枪有它的问题,但是它仍旧是一款优秀的通用机枪。德国战后所开发的MG1、MG2和现在还在用的MG3都是MG42的血脉。而美国的M60通用机枪,也有MG42的血脉。
不可否认,作为通用机枪之祖先,MG42无疑是当年最为成功的机枪,也为后世开启了通用机枪之路。

MG42是谁制造和发明的?

1939年由德国的格鲁诺博士根据波兰设计图纸研制的。格鲁诺博士
德国MG42通用机枪(轻机枪状态)
概 述
MG42式7.92mm通用机枪原称为M39/41式标准机枪。1942年德军开始装备该枪,命名为MG42式机枪。它是1939年由德国的格鲁诺博士根据波兰设计图纸研制的。格鲁诺博士的主要贡献是大量采用冲铆件,大大地提高了武器的生产效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该枪已生产100万挺。
50年代,联邦德国将该机枪改进成使用北约7.62×51mm枪弹,并重新命名为MG1式。该型号与原型不同之处仅是枪机结构和供弹机构作了些改变。一些原型MG42机枪也改成使用北约7.62mm枪弹。MG42式机枪的另一重要改型枪是MG3式,它的供弹机构不仅使用标准的DM1式弹链,也使用DM6式和美国的M13式弹链。
在意大利生产的MG1式改称为MG42/59式7.62mm机枪,同时装备意大利军队。前南斯拉夫仍生产7.92mm口径原型NG42式机枪,并命名为M59式7.92mm机枪。
该枪可作轻机枪使用,也可作重机枪使用。作重机枪使用时,安装在与MG3式机枪同一类型的简化枪架上。
结构特点
MGH42式机枪广泛采用点焊、铆工艺,结构设计复杂,比较笨重。
该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膛口枪管助退器兼有消焰、制退作用;闭锁机构为滚柱撑开式,仿形式枪机开锁加速机构。闭锁时,位于枪机头内的两滚柱进入枪管节套凹槽后,被位于机体内的楔块撑开,完成闭锁。开锁时,两滚柱在机匣仿形槽作用下使滚柱向内收拢开锁,同时通过楔块加速枪体后坐;供弹机构与MG34式机枪使用的相同,为开式金属弹链,双程输弹机构利用枪机能量带动。在枪机后退时,内拨弹齿带动枪弹和弹链移动半个链节距;枪机复进时,外拨弹齿再带动枪弹和弹链移动稍大于半个弹链节距。击发机构为利用复进簧能量击发的击针式击发机构;发射机构只能连发射击,机构中设有分离器,不管扳机何时放开,均能保证阻铁完全抬起,以保护阻铁头不被咬断。枪管复进装置具有复进和缓冲双重作用,它分别由4根弹簧、推杆、导杆和顶圈组成,统一安装在一个套筒内。作复进簧时,4根弹簧由前向后依次工作;枪管后坐即将结束时,4根弹簧同时工作,弹簧的综合刚度大大增加,起到了缓冲作用。MG42式机枪枪管的更换装置结构特殊且更换迅速。该更换装置由盖环和卡笋组成,它们位于枪管套筒后侧,打开卡笋和盖环,盖环便迅速地将枪管托出。
该枪采用机械瞄准具,瞄准具由弧形表尺和准星组成,准星与照门均可折叠。
该枪发射德国或波兰毛瑟98式7.92mm枪弹。
战后德军装备的MG3通用机枪。
性能数据
口径----7.92mm
初速----755m/s
理论射速----1200发/min
自动方式----枪管短后坐式
闭锁方式----中间零件(滚柱)式
发射方式----连发
供弹方式----弹链
容弹量----50发
全枪长----1219mm
枪管长——533mm
膛线----4条,右旋
全枪质量(含两脚架)----11.05kg
瞄准装置----机械瞄准具
配用弹种----毛瑟98式7.92×57mm枪弹

MG42的简介


MG-42通用机枪
百科名片
MG42式通用机枪产品名称:MG42式7.92mm通用机枪(MG42 7.92mm General-purpose Machine Gun) 生产单位:德国毛瑟公司(Mauser-Werke AG, DE) 现状:装备 用途:杀伤中、远距离有生目标 绰号:撕布机;希特勒的电锯
目录

简介
历史
结构特点概况
枪体
瞄准装置
弹药
人员配备
性能数据
操作原理与方式
衍生型与后来发展MG3
MG74
简介
历史
结构特点 概况
枪体
瞄准装置
弹药
人员配备
性能数据
操作原理与方式
衍生型与后来发展 MG3
MG74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MG42式7.92毫米通用机枪原称M39/41式标准机枪。
1942年德军开始装备该枪,命名为MG42式机枪。
它是1939年由德国的格鲁诺博士根据波兰设计图纸研制的。
格鲁诺博士的主要贡献是大量采用冲铆件,大大提高了武器的生产效率。
二战结束时,该枪已生产100万挺。
  50年代,联邦德国将该机枪改进成使用北约7.62×51毫米枪弹,并重新命名为MG1式。
该型号与原型不同之处只是枪机结构和供弹机构做了些改变。
一些原型MG42式7.92毫米机枪也改成使用北约7.62毫米枪弹。
MG42式机枪的另一重要改型枪是MG3式其供弹机构不仅使用标准的DM1式弹链,也使用DM6式和美国的M13式弹链。
  在意大利生产的MG1式改称为MG42/59式7.62毫米机枪,同时装备意大利军队。
前南斯拉夫仍生产7.92毫米口径原型MG42式机枪,并命名为M59式7.92毫米机枪。
  该枪可作为轻机枪使用,也可作为重机枪使用。
作为重机枪使用时,安装在与MG3式机枪同一类型的简化枪架上。
编辑本段历史
德国在一战中失败,根据《凡尔赛条约》规定,战败的德国不可制造重机枪。
一战后,德国国家实力迅速恢复。
随着国力的恢复,曾有着“欧洲最强陆军”称号的德军自然不甘心受条约的限制,永远成为一支半保安性质的部队(只有10万人,不能装备先进武器)。
其实几乎从刚刚结束战争开始,德国的各项科研活动就转入地下,研制的步伐虽然有时放缓却始终没有停顿。
  不过德国始终是一战的战败国,如果公然违背《凡尔赛条约》,必将立刻遭到西方盟国的严厉处罚。
所以,这根红线是不敢碰的,既要隐讳,又要发展,这好像就难了。
  所谓愿者不难,德国人很快以自己特有的精明,巧妙的迂回过了条约的限制。
他们研究了一种从传统眼光看来,完全不是重机枪的通用机枪。
  这挺通用机枪,若使用两脚架,配备75发弹鼓即可作为轻机枪使用,跟随班排作战。
若使用重机枪的三角架,配备300发弹箱,即可作为重机枪使用,成为营连的支援武器。
若装上装甲车辆,它又是车载机枪,成为盟国步兵的恶梦。
其最大特点是不同于马克沁重机枪的采用水冷降温的方式,而是和轻机枪一样采用气冷式,通过迅速更换枪管来保持射击的连续性。
  代表作是德国枪械专家施坦格研制的MG34机枪,该枪1934年设计定型,由著名的毛瑟兵工厂生产,采用和毛瑟步枪相同的弹药(7.92×57毫米子弹)。
它有很多划时代的亮点之作,如既可用弹链供弹,又可换装75弹鼓供弹,使用弹链供弹左右都可进行,能双枪联装使用(可对付飞机);主要零部件都很容易装卸,操作简单,可迅速转移阵地(机枪能够迅速转移阵地在实战中特别重要);该枪理论射速为 800-900发/分,最快时可达1500发/分,达到了单管机枪的巅峰。
碗口粗的大树都能打断;有两根备份枪管,一旦枪管过热可迅速更换。
作为轻机枪使用时,有效射程为800米;作重机枪使用时,其有效射程为1000米。
  MG34大量装备德军部队各级部队,也是德军的各种装甲车辆的制式武器。
  在实战中,MG34的可靠性和出色的射击性能,都得到德国军方的相当肯定,它是德国步兵的火力支柱。
  但MG34有一个比较严重的缺点,其结构较复杂,复杂的结构直接导致制造工艺的复杂——耗费更多的工时和材料。
  实战需要的是可以大量制造和装备部队的机枪,而根据MG34的生产能力,即使所有工厂全部开足全部马力,也没法满足前线的需要。
  德军方一直要求武器研制部门对MG34进行改进。
德国专家针对MG34有过多种改进方案,其中一种据说是受波兰战役中缴获波兰的一款机枪设计图的启发,由德国金属冲压专家格鲁诺夫博士完成,对MG34进行了多项重要的改进。
这个方案由于自己的超出其他改进方案的优异性能而很快中标。
这就是MG42通用机枪。
  MG42研制成功,实为枪械生产技术的一次重要突破。
格鲁诺夫博士并非枪械设计师,而是金属冲压技术的专家。
当时因德军一线部队对机枪的需求很大,他以专业眼光认为按照传统枪械制造工艺很难满足这样的需要(它采用机械加工,将一块实心金属利用车床、铣床等加工,切削掉不必要的部分,金属利用率只有百分之二十五左右,既浪费材料,又花费很多工时)。
他认为机枪采用金属冲压工艺制造是必然趋势。
其实用金属冲压工艺生产的MG42不仅节省材料和工时,还更紧凑。
这对金属资源缺乏的德国而言,是非常实际的。
  不过MG42刚刚诞生并装备部队的时候,在西方潜伏于欧洲的谍报人员看来,这实为一款粗制滥造的武器,是若干铁片和一根铁管的拼凑物。
当时雪片般的报告飞向华盛顿和伦敦,内容都是同样的:德国已经不行了,他们极端缺乏原材料,连他们战术核心的机枪都采用如此简陋粗糙的制造技术。
  不过,当美英枪械制造专家得知这个情况以后,却是大吃一惊。
他们清楚地知道,采用冲压技术的德军在机枪这个方面,已经远远领先了他们。
在后来的实战中,也很好的证明了这点。
  无论在苏联零下四十度的冰天雪地,还是诺曼第低矮的灌木丛林;是北非炎热的沙漠,还是柏林的碎石瓦砾堆,MG42都是德军绝对的火力支柱,也是盟军士兵的恶梦!美国兵称MG42为“希特勒的电锯”,也有人恶毒粗鄙地形容MG42是“希特勒的拉链”(Hitler's zipper,意指希特勒在拉拉链掏生殖器却掏不着……);连德国兵也称它为“希特勒的锯子”("Hitlers?ge")或“骨锯”(Bonesaw);苏联兵比较朴实,算是文雅地称MG42为“亚麻布剪刀”(“linoleum ripper”);英国兵就以MG42材料的制造产地“史潘朵”为名称之。
编辑本段结构特点
概况
说起MG42这个德国陆军经典强权代表之一的特征就是在所有机枪中(不包含多管式机枪)就属它的射速最疯狂,可高达每分钟1500发。
MG42同时也是难得的可靠、耐用、简单、容易操作以及成本低廉的德国武器。
MG42另一个特点就是它射击时发出的枪声噪音,在普遍听起来“咑……”或者“啪……”的枪声中,MG42有着独树一格“撕裂布匹”的枪声。
  拜MG42优良设计所赐,以至MG42能成为“血脉绵延不绝”的机枪家族,除了本身一直到上个世纪的东南欧还能看见其“重出江湖”的身影以外,其后的各款衍生型并未因纳粹的战败而消逝;例如从MG42/59衍生出的MG1,到MG2以及MG3,除了时代的变迁与型号的改变之外,MG42的身影与精随依旧跨越时代的冲击。
  另外像是瑞士生产的SIG 710-3,MG42/59,以及5.56毫米西班牙CETME(Centro de Estudios Téicos de Materiales Especiales)机枪,都是活脱脱MG42机枪的翻版;美国人不承认可枪迷们一看就知道M60机枪也甩不掉MG42的影子。
尽管Ameli机枪与MG3机枪都可以算的上是冷战时期的产物,然而其优越的遗传天性将会伴随许多国家继续在这个世纪服役下去。
  除了各国陆军地面部队以及政情混乱地区的民兵仍旧在使用MG42与其衍生型机枪之外,其设计的重点与也被东欧国家所采用;匈牙利采用MG42的设计研发成坦克用机枪,苏联则研发成7.62毫米GShak战机空用机枪,但MG42可变换枪管仍比东欧生产的机枪在性能上占上风。
严格来说MG42的射速理论上是要透过更换不同重量的枪机座才能比其他机枪打出四倍的射击速率。
枪体
该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膛口枪管助退器兼有消焰、制退作用;闭锁机构为滚柱撑开式,仿形
式枪机开锁加速机构。
闭锁时,位于枪机头内的两滚柱进入枪管节套凹槽后,被位于机体内的楔块撑开,完成闭锁。
开锁时,两滚柱在机匣仿形槽作用下使滚柱向内收拢开锁,同时通过楔块加速枪体后坐;供弹机构与MG34式机枪使用的相同,为开式金属弹链,双程输弹机构利用枪机能量带动。
在枪机后退时,内拨弹齿带动枪弹和弹链移动半个链节距;枪机复进时,外拨弹齿再带动枪弹和弹链移动稍大于半个弹链节距。
击发机构为利用复进簧能量击发的击针式击发机构;发射机构只能连发射击,机构中设有分离器,不管扳机何时放开,均能保证阻铁完全抬起,以保护阻铁头不被咬断。
枪管复进装置具有复进和缓冲双重作用,它分别由4根弹簧、推杆、导杆和顶圈组成,统一安装在一个套筒内。
作复进簧时,4根弹簧由前向后依次工作;枪管后坐即将结束时,4根弹簧同时工作,弹簧的综合刚度大大增加,起到了缓冲作用。
MG42式机枪枪管的更换装置结构特殊且更换迅速。
该更换装置由盖环和卡笋组成,它们位于枪管套筒后侧,打开卡笋和盖环,盖环便迅速地将枪管托出。
瞄准装置
该枪采用机械瞄准具,瞄准具由弧形表尺和准星组成,准星与照门均可折叠,在照片中用的是常规瞄具,在左侧可见有测试曳光弹或根据射程调整的加长针形瞄具。
弹药
该枪使用德国或波兰毛瑟98式7.92毫米枪弹。
人员配备
轻机枪组由三人组成:观察员、射手和装填手,使用易于迅速转移的两脚架MG42,携带弹药不多,一般随班作战。
突击时,轻机枪组的MG42能迅速换上75发圆形突击弹鼓,继续为班组成员提供火力支援。
中型机枪组、重型机枪组则由四五名成员组成,使用三角可调支架,一般不配备突击弹鼓。
不同的是,重机枪组的MG42安装了能保证机枪火力更持久的重型枪管。
射手是MG42机枪组的灵魂,因而只有拥有坚定意志的士兵才能担当,MG42的射手是受过特殊训练的,其熟知通用机枪的性能,在《帝国国防军陆军教导手册》1940年版中,要求机枪手以500-650发/分的射速点放,虽然MG42的理论射速为1200发/分,但这对机枪本身说非常重要(二战中缴获了MG42机枪的盟军不懂,玩坏了许多枪管),所以,训练有素的射手尤为重要。
编辑本段性能数据
生产厂商——德国毛瑟公司   口径——7.92毫米   初速——755米/秒   理论射速——1200-1500发/分   自动方式——枪管短后坐式   闭锁方式——中间零件(滚柱)式   发射方式——连发   供弹方式——弹链或50发弹鼓   容弹量——500发   全枪长——1219毫米   枪管长——533毫米   膛线——4条,右旋   全枪质量(含两脚架)——11.05千克   瞄准装置——机械瞄准具   配用弹种——毛瑟98式7.92×57毫米枪弹   有效射程——800米(轻机枪);1000米(重机枪)
编辑本段操作原理与方式
MG42采用反冲后座操作滚轮式枪机进行枪支操作,并采用短行程反冲后座行程与枪口增压器加强枪机的运作速率。
MG42的枪机包括一个枪机头(bolt head)、一对滚轴(two rollers),一个击槌套(striker sleeve)、枪机槽(bolt body),以及一个粗大的复进簧(large return spring)。
这些组件负责将枪机向前推进击发子弹后再向后进行退壳抛壳重新进弹的全自动程序,粗大的复进簧除了承受枪机的反冲后座之外,也将待命的击槌向前推回。
MG42的枪机与药室的后缘相楔合,亦即枪管后缘是分杈式,枪机头顶进开杈的部分就形成闭锁。
  值得一提的是MG42的枪机采用开敞式枪机(open bolt);一般枪支为闭锁式枪机,上膛后枪机会先被拉柄带到复进端之后再被复进簧弹回药室端闭锁(手动枪机当然靠射手自己),同时完成进弹的动作准备待发。
开敞式枪机例如大部分的冲锋枪或者机枪为上膛后被阻铁固定在复进端中,枪机同时压缩复进簧与击槌,等待射手扣下扳机。
  当射手扣下扳机后,扳机以杠杆原理解除阻铁,枪机就被复进簧释出,枪机迅速向前滑动同时将弹匣或弹链上的子弹送入药室,等到枪机达到闭锁定位时,原来被压抑的击槌就跟上来击打枪机的撞针部位完成击发的程序(开敞式枪机如果没有浮动式撞针,枪机就等于是自行击打撞针)。
MG42之所以采用这种设计的原因是因为轻管在全自动射击时,枪管的温度很快就会上升,过热的枪管会造成不给弹或者不退壳,因为枪管膨胀不是只有外缘的范围,枪膛的内径也会缩小,变成子弹比枪膛直径还大的情形(status)。
另外就是全自动射击提升枪管温度以后避免子弹还没有闭锁完全就因为枪管高温被传导到黄铜弹壳引起爆炸,轻者走火,重者膛炸,反正都不是好事。
此外开敞式枪机在闭锁时就等同击发,比起闭锁式枪机先闭锁后击发少了一个程序,这对于射速而言也是一大帮助。
  MG42枪机上的一对滚轴类似锁耳的功能,枪机头内有一根弹簧持续将对称的垂直滚轴往外顶出,沿着机匣前后滑行,滑到机匣上的滚轴收纳槽时就被弹簧顶出,暂时将枪机进行闭锁。
当子弹击发后产生的反冲力量将枪机向后推送,于是滚轴又被强制从滚轴收纳槽中滑出,跟着枪机一起退回复进端中。
  枪机在后退时顺便将弹壳从药室中抓出来往下抛(这种动作有些像腹泻下痢),机匣盖的拨弹爪将弹链拨抓进来的时候会把弹链夹往枪身右边抛;也就是说MG42跟MG34一样从枪身左边看过来是进弹槽,右边比较小的是抛弹链夹孔,下面才是抛弹壳孔。
机匣盖的拨爪有个导轨,枪机上除了一对滚轴之外顶端还有一个偏右的滚轮,滚轮与导轨相吻合并且在导轨中前后移动;导轨位居机匣盖中央并且往抛弹链夹孔弯曲,以一根活动驻销与机匣盖相接,因此可以左右摆动。
  所以射手将拉柄向后拉带动枪机时,枪机顶端偏右的滚轮也往后滑,然而这一段是个像左后方曲弧的滑轨,所以滚轮一边滑动一边挤压导轨的右侧,于是导轨就往右摆,导轨前端的拨爪就开始拨抓弹链将子弹导入定位,等扳机一扣枪机被复进簧释出,就完成进弹击发的程序。
  只要扣下MG42的扳机就是一批子弹上路,不像MG34的扳机护弓内有一个双半圆型扳机,上半圆型为半自动模式(印有“E”字),而下半圆型设有按压式保险的扳机则为全自动模式(印有“D”字)。
MG42没有半自动模式,有经验的射手扣一下下扳机也是3~5发子弹飞奔而去。
  MG42的枪托保留放置左手的空间,亦即射手右肩抵住枪托底之后,左手可以压住枪托抑制枪托在射击时因为反冲而滑脱肩窝。
从此也可以知道MG42的反冲后座力道相当惊人,有的机枪可以在不得已的时候以沙包为依托,如果不利用MG42的脚架而想要依样画葫芦,就算是射手采用标准卧姿进行卧射,也会被反冲后座的力道逼的节节后退。
编辑本段衍生型与后来发展
1944年,第三帝国(Dreiten Reich)的败象逐渐出现,不足的物力逐渐掏空帝国的基业,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新款的MG42豋场。
虽然说是MG42的衍生型,事实上我们可以将这款命名为MG45(又称为MG42V)的机枪视为全新款机枪,因为原来的机枪操作方式已有大幅改变,由原来的滚轴式枪机改为延迟反冲枪机(retarded blowback;请不要当作“智障”反冲,retarded也做delayed的同义字),因此理论上所需要的工时与成本又进一步减少,并且机枪重量下降到约9千克。
  1944年6月MG45/42V开始进行试射,一共发射了120000发并能成功维持1350发/分的射速。
然而物力不足就是一个最可怕的诅咒,所产生的资源运用排挤效应终究让MG45/42V只生产了10挺就告结束。
不过早夭的MG45/42V并未被历史埋葬,在战后成为黑克勒-科赫世界闻名的HK G3步枪、HK33突击步枪与MP5冲锋枪枪机运作的最佳蓝本。
  再这里补充一点就是MG42与MG45/42V的运作尽管都有滚轴,可MG42的枪管是浮动式的,因为又采用枪口增压器的原理,而MG45 /42V的枪管是固定的,这就是最大的区别,也是区别MG42与MG45/42V的方法。
至于外观上要如何区别,MG45/42V的枪口比较短,因为无需枪口增压器。
  盟军对于MG42保持又恨又怕的态度,美军倒是抱持务实的反向思考态度,毕竟“打不赢就加入”(If you can't win, then join it in.)也是一种致胜的方式,于是天真地以为依样画葫芦再搭配自己的.30-06子弹就可以创造出威力比MG42还强大的机枪,并且暂定命名为T24通用机枪(原型武器以T作为代号,正式就役之后才改为M),并由席格诺转轴器(Saginaw Steering Gear)公司负责进行。
  不能不说这种想法还是天真了一些,枪支的设计是以子弹为基准而不是以枪支原有的结构去配合威力更大的子弹;必要的时候可以,就看你多想要,如果等不及的话。
.30-06子弹的装药量比7.92毫米毛瑟弹多出0.34cm3,或许你认为不多,但在不更动原来的结构与设计下,这0.34cm3的火药就让T24机枪在全自动射击的情况下比北美野马还疯狂。
总算美军很明理以及睿智地将这个计划束之高阁当作从未发生过。
  至于MG42到战后又被改款成为MG42/59以及后继机枪MG3以供国防军(Bundeswehr)保家卫国(德国战后的宪法限定军队仅能进行防卫作战,但出兵阿富汗算是“积极防御”),也外销给其他国家使用并服役至今并授权生产。
  前面提到的M60机枪也有浓厚的MG42血统,包括枪身一样用冲轧的方式制成、采用MG42的单爪拨弹杆、快拆式枪管、手枪式握把,以及可以容纳枪机活动的中空枪托;不过M60机枪的滚转式枪机与FG42倒是“很接近”。
萨科防卫军械(Saco Defense, U.S. Ordnance)制造M60原型枪T161因此击败由FG42衍生的T52机枪。
M60之所以能够获选在竞标中胜出还包括一个原因;M60的瓦斯传导结构比T52的简单,当然成本也就比较低。
  关于这一点你也许可以瞧不起拿破仑,因为他让人感到狂傲,但不能否认他的战争经济学:“战争的三个条件第一就是钱,第二是钱,第三还是钱!”如果阿尔伯特·斯佩尔早一点就任,或许德国战争机器的运转成本还能更大幅地下降。
目前的FN MAG也有MG42的血统,FN MAG的扳机组与给弹方式与MG42大同小异。
MG3
MG3是德国莱茵金属所生产的弹链供弹通用机枪,以二战德国的7.92 x 57毫米MG42通用机枪改为北约7.62 x 51毫米口径而成   MG42是二战中公认的最优秀的机枪,它为德军步兵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火力。
战争结束后,原联邦德国继续装备这款机枪,并将型号改为MG3,一直列装到今天。
MG3在国际市场十分走俏,目前列装MG3的国家已有十几个。
  子弹改为7.62毫米北约口径作生产的版本,名为MG1,其後再将瞄准具修改以合乎7.62毫米北约子弹的弹道及改用镀铬枪管,命名为MG1A1(又名MG42/58)。
MG1A1的改良版本为1959年的MG1A(MG42/59),主要改为较重的击鎚(950克,原为550克)、加入新式环形缓冲器以对应美国的M13弹链及DM1弹链。
再后来的又加入了枪口制退装置、改良两脚架及击鎚,命名为MG1A3。
而以沿用的MG42直接改装成7.62毫米北约的版本名为MG2。
  至1968年,MG3正式进行生产,相比MG1A3,MG3改良了供弹系统的运作,亦加入了防空用的瞄准照门,部份零件仍可与原MG42互换。
MG3在超过30个国家使用,合法授权生产的包括意大利、西班牙(MG42/59)、巴基斯坦(MG1A3)、希腊、伊朗、苏丹及土耳其。
MG74
MG42直系子孙的最后一代是MG74,由奥地利史泰尔GmbH研发,但奥地利方面将枪机的重量增至950克,比MG3的重275克,以致射速降至850-900发/分,并增加了射击选择钮,可半自动射击。
这款MG74的枪托与手枪握把较直系祖先不同的改为暗绿色聚合物材质,并采用威力比较小的7.62毫米北约子弹。
  南斯拉夫获得授权生产MG42并更名M52,算是老兵不死,仍使用直系的7.92毛瑟子弹,所以连射程也一样,虽然有效射程为1000米,但表尺可达到2000米,最大射程可达5000米。
1999年在南斯拉夫科索沃战争还见到当初被南斯拉夫人民军俘获的MG42与M52一同“重出江湖”。
南斯拉夫当初在1980年代也卖过一批M52给伊拉克,而美军在两次波斯湾战争中又重新见到他们当初父祖辈与MG42的战斗,只是这一回轻松多了

1942年德军拿MG42扫我爷爷


前段时间就有一名乌军展示自己正在使用的一挺意大利仿制的德国MG3通用机枪,其前身正是二战中赫赫有名的“撕布机”MG42通用机枪,俄军怎么也想不到,对面乌军的爷爷和自己爷爷可能都挨过MG42的毒打,如今八十年后乌军端起了这挺老爷枪打自己!
MG42无疑是那个年代最出色的机枪之一,但这也要感谢它的前身MG34通用机枪,也就是世界上第一种通用机枪,也正是MG34开启了中口径通用机枪的先河,一直流行至今。
德军研制MG34也是无奈之举,由于一战的失败,按照《凡尔赛条约》的有关规定,德国只能持有792挺重机枪,还是又老又沉的那种水冷式重机枪,而且不能继续研制和生产重机枪及其他重火力。
于是德国就另辟蹊径,推出了通用机枪这一概念,既不是轻机枪也不是重机枪,但又既可以当轻机枪也可以当重机枪,绕开了凡尔赛条约的限制,悄咪咪地发展国防军事力量。在MG34的身上有很多鲜明的优点,比如可快速拆卸的枪管,这对于机枪火力的持续性尤为重要,其次在轻机枪状态下,两脚架安装的位置还可以根据地形进行调整。
独具特色的还有MG34的“双弯月”扳机,扣动扳机上半部分为半自动射击,扣动扳机下半部分即为全自动射击,省去了转换快慢机的时间(虽然半自动射击基本不怎么用)。
不仅可以双侧弹链供弹,MG34还可以使用一种75发的弹鼓供弹,只不过需要把用于弹链的受弹器座取下,换上专用的弹鼓座,只不过由于成本和供弹持续性的原因,后来普通步兵就不再使用这种弹鼓了。
MG34虽然开创了通用机枪的先河,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又贵又不耐用,制造一挺MG34通用机枪需要至少49公斤的钢材、有经验的熟练工人、150个工时和327马克,这对于战时的德国而言无疑是极重的负担。
而且MG34对于公差的高要求也导致这挺机枪不太耐脏,尤其是在东线泥泞的环境之中故障率更高,因此在MG34服役后不久,德军就在不断寻求改进。
最终,基于MG34改进的MG39通机中标,其41年生产型最终定型为我们如今熟知的MG42通用机枪,到二战结束时生产了至少40万挺。
相比于MG34,MG42的一大优点就是便宜,采用了大量的冲压件使得普通工人也能很快上手制造,仅需75个工时就能出厂一挺MG42,只有MG34消耗工时的一半,而且成本也只有250马克,降低了差不多四分之一。
另外,MG42还有很多不同于MG34的改进,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极高的射速,最快射速可达到1500发/分钟,而MG34只有800-900发/分钟,更是同时期M2重机枪射速的两倍。
在这种极高的射速之下,即便是熟练的射手也无法打出3发一下的点射,而且全自动射击下的MG42也无法凭借人耳分辨出单发枪弹的声音,仿佛就像是一串连贯的撕布声。
因此,MG42又名:“希特勒的电锯”甚至关于MG42还有很多神话级的传说,比如美军在诺曼底登陆时,一名德军士兵手持MG42疯狂扫射,一人干掉了美军三千人,虽然这压根就是谣言,但也从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对MG42的认可。
对高射速的追求其实早在改进MG34的初期就开始了,这个想法主要基于德军的一个设想,那就是在短时间内倾泄出越多的子弹,命中敌人的几率就越高,在密集火力面前,精确射击不值一提。
1500发每分钟的高射速,其实相当于是一挺三管加特林了,这么高的射速MG42是怎么实现的呢?
首先,先把MG34的回转式闭锁枪机改为滚珠闭锁,回转式闭锁虽然精度较好但是循环速度慢,不利于提高射速,而滚珠闭锁直来直去相当快;其次,MG42还可以使用不同重量的枪机,越轻的自然就射速越快
MG42也沿袭了MG34的枪口助退器,注意不是用于缓冲后座力的制退器,MG42采用了枪管短后座原理,枪机和枪管要先后座一段距离才会开锁分离,因此如果枪管后座越快,循环进行地就越快,射速就越快。
于是,在MG34和MG42的枪口都有一个气室,就位于喇叭形消焰器的后方,这个助退器可以利用高压的火药气体推动助退活塞,加速枪管的后座,从而提高射速
最高1500发每分钟的射速,但是MG42的一条弹链才50发,理论上来说扣住扳机两秒钟就打完了,好在MG42的弹链是可以串联的,一个弹药箱里是5条弹链,全部串起来就是250发的弹链。
不过,密集火力提高命中率是没错,但是密集火力那就是钞票呀,再强盛的德军也经不起这么打。因此在实际战斗中,德军是不允许机枪手用连续不间断的点射打光250发子弹的,不仅费子弹而且伤枪管。
不过,密集火力提高命中率是没错,但是密集火力那就是钞票呀,再强盛的德军也经不起这么打。因此在实际战斗中,德军是不允许机枪手用连续不间断的点射打光250发子弹的,不仅费子弹而且伤枪管。
虽然德军已经有了更新的MG5通用机枪,仍有MG3在德军中服役,要从其祖宗MG34记起的话,至今也快百年了。德军甚至还准备把MG3装在无人平台上,再战几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