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斯拉被申请破产,特斯拉真的处破产边缘了吗?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19 11:58:29 浏览2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特斯拉八年就废了?真相到底如何

不知道从哪里传起来的消息称,特斯拉公司成立于2003年,到了2011年之后就开始亏损,并且宣布破产。这个消息不仅令人惊讶,更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很多人都对这个消息深信不疑,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揭开特斯拉八年就废了这个谣言的真相。
特斯拉公司于2003年由埃隆·马斯克、马丁·艾伯哈德和伊恩·怀特创立。他们的目标是制造一种高性能的电动跑车。第一款原型车于2006年发布,并获得了普遍好评。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特斯拉推出了多款电动汽车,并逐步扩大了业务范围。
虽然特斯拉在早期面临了一些困难,但是公司非常聪明地利用自己的技术和知识产权来进行盈利。比如,特斯拉和斯巴鲁签订了电动汽车技术授权协议,从而增加了公司的营收。此外,特斯拉还获得了美国政府的拨款,用于开发和改进电池技术。
从2008年开始,特斯拉公司开始以股票方式公开上市,使其成为首家在美国公开上市的汽车制造商之一。2012年,特斯拉推出了名为Model S的全电动高性能轿车,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Model S被认为是一款革命性的汽车,创新性的电池技术和颠覆性的设计令人赞叹不已。
除此之外,特斯拉还积极推广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在美国和欧洲等地,特斯拉建立了充电站网络,方便用户在旅行中给汽车充电。这种基础设施建设也增加了消费者对特斯拉的信心,使公司从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
然而,像所有公司一样,特斯拉也面临过一些挑战。尽管公司在创新性技术上领先于其竞争对手,但其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2011年,特斯拉的亏损达到了2.56亿美元,这个数字令人担忧。然而,在下一年,公司的营收增加了177%,总计达到了2.95亿美元,从那以后,公司的财务状况开始迅速好转。
2018年第三季度,特斯拉公司实现了第三季度连续盈利,总营收达到了60.54亿美元。特斯拉的股票价格也达到了历史最高点,令众多投资者获得了巨额回报。特斯拉的成功不光体现在股价上,还表现在消费者对于公司产品的不断认可和信赖中。
在本文中,我们揭开了特斯拉八年就废了这个谣言的真相。特斯拉虽然面临过一些挑战,但公司的领导人具有创新性和战略性,通过优秀的技术和知识产权管理使公司取得了成功。特斯拉在电动汽车制造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走在了行业前列,具有颠覆性的设计使他成为了质量的保证。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特斯拉未来的潜力和前景是非常可观的。

特斯拉啥时候倒闭

CEO马斯克(Elon Musk)在4月1日愚人节当天发布“消息”,宣布特斯拉破产。马斯克在自己的推特(Twitter)账号上表示,尽管努力筹集资金,包括在最后时刻大举销售复活节彩蛋,但我们还是很悲伤地宣布,特斯拉已经完全地、彻底地破产了。
4月1日,特斯拉“宣布”破产!自己晕在Model 3车旁 4月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特斯拉CEO马斯克(Elon Musk)在4月1日愚人节当天发布“消息”,宣布特斯拉破产。
你好,亲亲。
现在,新能源车是以后的发展趋势和大方向哦!
目前,特斯拉经营状况良好,暂时是看不到特斯拉有倒闭的趋势。
特斯拉自从12年加入中国市场以来,销量是呈现增长趋势的。
特斯拉是世界知名的新能源及汽车生产研发企业,是当今世界流行的产业,且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不会倒闭。
按目前特斯拉的情况来看暂时还不会倒闭,现在特斯拉仍有多款车型在售,而且销量也不错。本身也在不断升级,调整价格,推出新的产品。只有在经营不下去的时候才会倒闭。

特斯拉即将破产,买了车的车主怎么办?

关于特斯拉的破产传闻一直不断,很多人也并不相信,只当一个愚人节的笑话罢了。被称为“硅谷钢铁侠”的特斯拉掌门人马斯克,也曾经在今年的愚人节发布了一张破产的图片以兹调侃。
不过稍微懂一点英语的人就知道,此“破产”的英文是错误的,正确的是Bankrupt而这里将R换成了W。所以在当时,我们看到的还是一篇营销软文,马斯克在愚人节又上了一把头条。
但市场并不接受这个笑话,从股价的表现上就看得出来,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股价就从360美元跌到了244美元,跌了将近35%
有消息称:特斯拉正在收紧所有的财务支出。“所有在未来12个月内积累的费用超过100万美元的项目支出,都应该暂停,直到获得我的明确批准为止。”马斯克在4月中旬的内部信中写道。也就是说,现在特斯拉已经进入紧急戒备状态,100万美元的支出全部砍掉,节衣缩食在所难免。
也就是说,如果短期内没有大资金进入特斯拉,或者市场买车的需求爆发性增长,那么每个月将近要烧掉5亿美金的特斯拉实际已经名存实亡,这个“硅谷钢铁些”可能一夜回到原点,还将面临大量的欠款。岌岌可危!
那么,现在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已经购买过特斯拉汽车的车主怎么办,如果特斯拉公司破产后,这些车辆将如何售后。
我们都知道,特斯拉一直是自建4S店及销售网点,甚至充电站都是自建,那么破产后,即使充电站还在,但每年更换电池,基本维修该去找谁?留给车主是大大的疑问。
小编认为,以目前这种态势,车主可以选择主动避险,如果是准车主,暂时就不要考虑买进特斯拉了,毕竟前途未卜。如果已经买了,可以考虑出售,转让,在没有给出确切的定论之前,还是先回避!
最后我们也预祝特斯拉可以度过难关,我们不想看到特斯拉最后落成一款“情怀”车型。但与此同时,也希望特斯拉尽快给出售后办法,否则真的没有太多车主可以经得起这次变故!
“硅谷钢铁侠”挺住!
趣科技原创,如转载请联系本人!

这家百年车企曾经破产倒闭!如今却扛起了新时代的大旗?

关注「电动车公社」
和我们一起重新思考汽车
大家好,我是电动车公社的社长。
社长今天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一共有多少个汽车品牌,能坐拥百年的造车历史?
三五个?六七个?十二三个?都不对。
正确的数字,是25个。
而这其中的5家,都属于同一家汽车集团。
但就是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家伙,却面临着好几次生死存亡的境地。5很有可能会变成4,变成3,甚至变成0!
这家车企,就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车企,通用汽车。
通用辉煌过。
自从1990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以来,通用就一直牢牢占据着榜单前十的位置。甚至在1997年-2000年,还连续4年成为全球营业收入最高的企业,没有之一!
诸如沃尔玛、美孚、壳牌之类的顶级行业巨头,都被通用按在地上疯狂摩擦。
通用能够成功的因素,就是“多生孩子好打架”。这种战术虽然简单,但有效。
通过大量的联合和兼并,通用先后整合了别克、凯迪拉克、雪佛兰、庞蒂亚克、沃克斯豪尔等世界著名汽车品牌,再通过品牌之间不同的产品定位,分散生产不同档次的汽车。
这样一来,购车的消费者们,可以从性价比最高的雪佛兰开始买起,几年后置换成别克,最终换成总统座驾——凯迪拉克,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
当时的通用,花起钱来做宣传,可是比一次发布6款新车的恒大阔绰多了:
举世闻名的泰坦尼克号,通用汽车和白星航运公司合作建造的!
如果不是因为意外,这艘全球最大的远洋客轮,很有可能会在通用的博物馆里终老一生。
硬实力就更不必说了:
全球第一款封闭式车身,全球第一台概念车,全球第一款硬顶敞篷车,通用出品;
全球第一套四轮刹车,全球第一套独立前悬架,全球第一款液力变矩器,通用出品;
全球第一款V8发动机、全球第一款V16发动机、全球第一款涡轮增压发动机,还是通用出品。
当时的通用,就是大马力、高性能、豪华和个性的代名词,市占率一度达到51%!
没有任何一家车企,能够做到如此辉煌的成就。
但70年代、80年代、90年代的三次石油危机,让通用第一次尝到了挫折的滋味。
通用不得不推出车身更加紧凑、排量更小的经济型轿车,来应对市场变化。
与此同时,新能源车的沃土美国加州,由于长时间受到光化学烟雾的困扰,还要求车企必须制造一定比例的零排放汽车,才能获得在加州出售汽车的许可。
要么走人,要么认罚,要么去造电动车。
不过这时候的通用,敏锐地发现了新的商机:
我们为什么不借着这个机会,造出一台惊世骇俗的电动车呢?
于是,用3.5亿美元真金白银砸出来的电动车,通用EV1诞生了。
在137马力的交流感应电机加持之下,EV1 8秒的零百加速性能,甚至能够快过当年的性能钢炮高尔夫GTI!
环抱式的数字面板和密密麻麻的物理按键和飞机设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从科技感上赚足了人们的眼球。
不过在1996年的时候,锂电池技术的发展还没有现在这么迅速。
EV1只能用上重达533kg的铅酸电池包,重量已经和现在100度电的三元锂电池差不多了,容量却只有16.5kWh。
所以要想提升续航,就必须在细节上想尽办法。
EV1 0.19Cd的超低风阻系数和低矮车身带来的0.367m?超低撞风面积,即使是现在的特斯拉,也完全不是对手。铝合金的车身框架、复合材料车门甚至是轻量化的镁铝合金轮毂,也把除了电池包的重量控制在了一吨以内,比采用全铝车身的蔚来早了20多年。
最终,EV1的续航里程达到了97km,百公里16kWh的电耗甚至并没比现在的新车高很多。
在改款后换装了更大容量的镍氢电池组之后,续航里程甚至能达到230km!
这一水平,足够让20年后的国产新能源车汗颜了。
通用EV1,不只是奠定了现代电动车电池、电机、电控的三大基本架构,还向人们展示了新能源车不仅仅是排放法规下的产物,而是未来汽车发展的一种可能性。
当时思想前卫的社会名流,包括《阿甘正传》的主演汤姆·汉克斯,就对这种没有噪音、没有污染、驾驶感受又十分出色的车赞不绝口。
不过也正是因为EV1的深入人心,触动了某些巨头们的利益。
短暂的6年之后,以美孚为主的石油企业联合起来,对EV1进行了全方位的扑杀。
花了重金质疑电动车的环保价值不说,甚至不惜借美国汽车工业协会之手,阻止在加州新建充电桩,并动摇电动汽车法案的合法性。
最终,迫于多方面的压力,通用放弃了研发12年之久的电动车产业。1117台EV1,也被通用集中回收销毁。
有着划时代的意义的EV1,却在时代的长河中悄然落幕。
通用遭遇第二次危机,却是在2008年。
在这一年里,多品牌高杠杆、疯狂生产的营销策略,把通用推下了无尽的深渊。
一场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不仅把美国,也把通用的骄傲轰得连渣都不剩。
在全世界人民都在节衣缩食、节省成本,只为了能够活下去的时候,通用擅长的大马力、高性能、豪华和个性,全都失去了用武之地。
由于其高昂的售价和高油耗带来的高使用成本,通用汽车在一夜之间变得无人问津。
各种品牌巨量积压的库存,把仓库变成了大型汽车坟场。
更加悲哀的是,这些车就和资本主义倒掉的牛奶一样,即使当废铁卖都卖不掉。
2004年还能有28亿美元盈利的通用,在2007年和2008年分别血亏387亿、309亿,直接创下了全球汽车公司最高年度亏损额的记录!
而彼时通用汽车的市值却只剩70亿,还不到箭牌口香糖的一半(还不如雅诗兰黛的市值高),完全无力承担自身市值十几倍的亏损。
背水一战的通用,想尽了一切办法。
先是通过关闭或部分关闭旗下多达28家整车和零部件工厂、裁撤上万名员工、白领降薪30%、放弃旗下1100家经销商等动作,意图削减100亿美元的运营成本。
但这对于年亏损300亿美元的通用来说,犹如杯水车薪。
随后,通用下定决心放弃此前的多品牌策略,把不赚钱的品牌通通卖掉。连零部件子公司ACDelco,也不能幸免。
但这种亏损的品牌就像烫手的山芋一样,根本卖不上价钱。
通用开始寻求银行的帮助。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次贷危机下的银行只用了一句话,就把通用搪塞了回去: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通用还尝试过和另一位同样挣扎在破产边缘的难兄难弟——克莱斯勒抱团取暖。通过并购的方式来进一步缩减成本、增加营收。
但当时通用账面上的钱只剩162亿美元,只够亏损半年——
强行并购的后果肉眼可见:更加恶化的现金流无异于刀口舔血,只会加速通用汽车的分崩离析。
无奈的通用,甚至要靠变卖总部办公大楼——位于底特律的复兴中心勉强度日。
美国政府关键时刻的174亿美元有条件贷款,也并没能给通用换来明日的朝阳。
提交重组方案,驳回;发行新股偿还债务,拒绝;单是一个季度的净亏损,就是60亿。
通用扛不住了。
在苟延残喘半年之后,无力偿还270亿美元到期债转股的通用,放弃了挣扎:
正式向美国政府,申请了破产保护。
前一年还在《财富》500强榜单上赫然在列,转过年来,居然成就了美国制造业历史上最大的一宗破产案!时代的转变如此之快,快到让通用来不及反应。
一位名为戴瑞尔·克莱姆(Daryl Klemp)的通用汽车工人,在采访中是这样描述的:
“我们原本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汽车制造商,所有人都想买我们造出来的大排量汽车。但这一切就好像梦境中的泡泡一样,伸手一碰就全都消失了。”
雄踞全球汽车行业77年的龙头老大,就此陨落。
2009年7月9日,通用得到了美国财政部600亿注资。摇身一变,成了一家美国国企——新通用汽车公司。
在鬼门关走过一遭之后,通用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
品牌不是越多越好,规模也不是越大越好。通用最需要的,是profitability,盈利性。
只知道找通用汽车伸手要钱的品牌,比如萨博和悍马,该出售的必须出售,该停产的也必须停产。
除此之外,通用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全球业务。不赚钱的欧洲和东南亚地区,通通砍掉!
2010年,关闭比利时零部件工厂;
2012年,关闭德国零部件工厂,出售法国输电业务;
2015年,全面退出俄罗斯市场,在印尼停止生产;
2017年,非洲业务打包卖给五十铃,欧宝、沃克斯豪尔和通用金融(欧洲)打包卖给标致*雪铁龙集团,在印度停止生产;
2018年,关闭韩国组装厂,在越南停止生产;
2019年,全球7家工厂关厂,裁员1.4万人,停产6款轿车车型;
2020年,宣布霍顿停产,泰国工厂打包卖给长城。
总之,通用新的目标,是只留下雪佛兰、别克、凯迪拉克和GMC四家盈利的核心品牌,并且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到中国、南北美洲两大核心区域中。
盈利和现金流双双回正,行将就木的通用,从泥沼里走出来了!
死而复生的通用,开始重新思考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
未来的汽车,到底是什么样的?
在生死存亡之间练就了强大感知能力的通用,这一次终于走对了路:
这条路的名字,叫做电气化。
通用先是在2011年推出了增程式的雪佛兰Volt,探索汽车电气化的未来。
这也是继百年之前保时捷推出增程式轮毂电机车型之后,第一台量产的增程式混合动力车型,比宝马i3、奥迪A1 e-tron早了整整2年。
一经推出,就直接拿下2011年度车型、2011年度最佳创新奖、2011年度环保风云车等多个奖项,还荣获了沃德全球十佳发动机的称号!
上市5年间,就轻松达成了10万台销量的优秀成绩。
在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之后,通用更加坚信不疑:未来,将会是纯电动汽车的时代。
于是没过多久,定价仅有3万美元、续航200英里的经济型纯电动车,雪佛兰Bolt来了。
上市第二年,就步入全球新能源车销量榜单前十名。
(图源:盖世汽车)
位列世界百强女性排行榜第五名的通用汽车CEO玛丽·博拉,也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开表示:通用汽车将会从一家传统的汽车制造商,转型成为一家高科技公司。
人们慢慢发现,这艘机械时代的巨轮,开始改变航向了。
但只是嘴上说说远远不够。
同期的特斯拉,从濒临破产到一年交付30多万台,从无情做空到市值飙升至3000亿美元,只用了十年的时间。
特斯拉摧枯拉朽的屠杀速度,更是震惊了全世界。
只有做出实际行动,才能才能真正带领通用向正确的方向转变。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得先有钱。
在今年3月4日的EV Day上,通用正式宣布:在2025年之前,要在电动车和自动驾驶领域投资200亿美元,平均每年投资超过30亿美元。
反观2019年通用的营业利润,是46.99亿,几乎把赚来的钱,全部都投了进去。
钱有了,下一步是能够创造价值的人。
在通用位于沃伦的全球设计中心,一共有2万名科学家、工程师和设计师。
从事电动汽车开发工作的员工比例,从几年前的20%,一跃升至了60%!
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设计出更优秀的车型,让消费者对通用的电动车更加满意。
通用心里很明白,只有把车造好了,才能实现业务盈利,才能赚钱。
钱也有了,人也有了,下一步是研发。
此前的雪佛兰Bolt,就因为零部件都是供应商制造的,被很多人抨击说,通用并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无非就是一个贴标的组装厂。
即使通用在研发和指挥供应商生产方面付出了大量人力物力,也被人们选择性忽视。
这次,通用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直接下场自己干!
和被政策推着走的其他传统厂商不同,意识到未来汽车发展方向的通用,很早就开始了模块化的电动车平台的设计。
简单来说,就像拼乐高积木一样,用同一套汽车架构和尺寸相同的零部件,就能完成从小型车到SUV、甚至是全尺寸皮卡的生产!
积木的材料,也包括电动车的核心——电池包。
通用和LG化学共同研发的的Ultium电池,并没有采用主流的CTP技术,而是沿用了软包电池的方案。
通过对6/8/12个模组进行水平放置,可以达成50-100kWh的容量。对于耗电量更大的皮卡来说,直接堆上2层积木,就能轻松达到200kWh。比起特斯拉的21700圆形电芯,效能也会更高。
不过这款电池包在材料的选择上,和全球主流动力电池厂商的路线产生了分歧。
我们知道,现在主流的三元锂电池,要么是NCM镍钴锰酸锂电池,要么是NCA镍钴铝酸锂电池。根据配比不同,有高密度的811电池,也有712、622、523等等。
其中第一个数字代表镍的比例,越高电池容量越高,性质越不稳定;
第二个数字代表钴的比例,越高电池容量越低,性质越稳定。不过钴属于稀有金属,在锂电池中占了很大一部分成本。
但通用的Ultium电池,创新性地在NCM电池中加入了铝,也就是变成了NCMA四元锂电池。其中镍的比例,更是接近90%!钴的用量,也得到了进一步降低。
这种四元配方,高镍大幅度提高了电池包的能量密度,低钴直接降低了30%的成本,达到了100美元/kWh的标准。添加的铝,则能够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和稳定性。
但这种高镍低钴的电池,由于高密度和高充电倍率的原因,发生热失控后会很难控制,极易发生爆燃。
这就对制造精度和电芯一致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且还必须配合更加强大的BMS电池管理系统,才能保证电池的安全性。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NCMA电池并没有被主流厂商所采纳。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通用的最后一步棋,是产品。
在金融危机中被迫停产的悍马,以零排放的电气化身份王者归来了。和电动悍马一起的,还有一款全新的纯电动SUV,凯迪拉克Lyriq。
单从账面上看,凯迪拉克Lyriq完全不输特斯拉Model Y:
车身尺寸比较接近,300英里的续航相差无几,接近L3的增强版Super Cruise也同样提供了按需变道功能。
但最出彩的,却是各种各样的“屏”:
中控33英寸的OLED曲面显示屏,显示色彩高达10亿种,并且不是简单的分屏设计,而是一体式的整体屏!
这种集成难度,比起普通的分屏设计要高得多,也说明通用真正用上了领先的电子电气架构。
而后排座椅上的双屏设计,还可以独立播放不同的节目,再也没有了“抢电视”的烦恼。
带AR功能的HUD抬头显示,在和通用旗下的高精度地图联动之后,更是营造出了酷炫的导航体验。
用通用自己的话说,没有了内燃机的阻碍,设计师们可以尽情放飞自我,引领汽车设计的潮流。
最终,用最好的产品,积极迎接这个全新的时代。
写在最后
社长想给大家讲一个冷笑话。
从前有两个人,在森林里肩并肩行走。但不巧的是,他们遇到了一只饥肠辘辘的老虎。
其中一个人想都不想,扭头拔腿就跑。
另一个人十分不解:“你跑有什么用啊!难道你还能跑得过老虎吗?”
那个人头也不回地回答到:“当然有用了!我只要跑得比你快不就行了吗!”
其实这则冷笑话,就像现在全球汽车行业的现状。
这只老虎的名字,叫做电气化时代。一开始,你只要跑得比别人快,就能活下来。反应最快、体格最棒的特斯拉,就是撒丫子跑得最快的那个;但长远来看,只有比老虎跑得快的人,才有资格活着。
所以通用拿出全部身家All in,誓要成为一家科技型汽车公司;
大众集团豪掷600亿欧元,集体转型电动化;
奔驰、丰田、日产、福特……纷纷拿出了数十款电气化车型的计划;
国内的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也在尽全力追赶着特斯拉的步伐。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追逐中,跑得不够快的,都会被蚕食到连渣都不剩。
还没意识到这一点的车企们,可是真的要小心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全球造车新势力大洗牌 破产风暴下赛道依然拥挤


疫情催化下,新势力造车淘汰赛在全球范围上演。
文丨钱伯彦
2020年夏季的艳阳之下,一辆辆排列整齐的崭新电动汽车无人问津地停放在空旷的厂区之内。这是一家已经破产的电动汽车新势力。
这是一款承载着创业者与地方政府希望的电动汽车全新车型:轴距1.48米,动力40匹马力,最大载重260公斤,续航里程139公里,五十公里加速4.7秒,售价高达19.6万元。
这一幕出现在德意志第一帝国皇帝加冕之地亚琛;这款车型的名字是e.GO Life。
破产风暴下的失意者们
已经持续了半年之久的新冠危机仍在冲击着全球汽车产业。
大面积的赤字、清一色的业绩大滑坡是近日以来各大国际汽车巨头们半年报上共同的主题。不过,相比起这些家大业大的跨国车企们尚能依靠着充裕的现金流以及银行贷款、政府补助撑过此次危机,那些昨日之星——电动汽车初创企业们显然就没有这样的好运气了。
不单有赛麟和拜腾们在国内的暴雷,造车新势力的破产风暴也刮到了德国这一汽车制造大国。
e.GO,这家一度被称为德国特斯拉的新势力代表企业其实早在疫情爆发两个星期之后的4月2日,便已经向当地法院申请了破产保护。根据德国《破产法》的规定,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之后将得到3个月的宽限期,在此期间公司可以通过重组暂停支付应付款项以待资金问题出现转机。
e.GO此前于2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公司自2015年成立起已经成功融资3.1亿欧元,但仍存在高达1.05亿欧元的资金缺口。
三个月的宽限期内,e.GO并未能创造奇迹。e.GO既没有能够找到新的投资者,也无法保证公司员工的就业。7月1日起e.GO就正式进入破产清算程序,超过80%的员工依赖政府提供的短期工作制才能保证部分工资收入。
事实上, e.GO可谓是根正苗红。其创始人冈瑟·舒(GüntherSchuh)至今仍是德国排名第一的工科院校亚琛工业大学的机械系教授, e.GO旗下的Moove品牌40%的股权由著名零部件供应商采埃孚持有。采埃孚不仅在e.GO身上投入了至少数千万欧元,还为e.GO提供了包括电驱动力总成、转向机构、控制单位等底盘相关的几乎一切技术支持。
在强大技术能力的支持下,e.GO早在去年5月起就实现了量产,并一度喊出2020年销量5000辆的口号。
遗憾的是,即便有着技术大佬和采埃孚的双重加持,e.GO的颓势早在2019年便已有迹可寻。该年其e.GO Life销量仅为540辆,德国联邦车辆管理局出具的新车注册数只有171辆。而定位相同的大众e-UP同期则卖出了8200辆。
根据德国联邦法院的估计,当年e.GO的息税前亏损额大约在7500万至9000万欧元之间。按照e.GO自己的说法,曾有投资者愿意以进军中国市场为条件给予公司过桥贷款,但该计划因中国和欧洲分别于2月和3月爆发的疫情而告吹。e.GO就此进入破产程序。
e.GO的倒下并不是个案。
另一个负面新闻缠身的造车新势力则是瑞典的Uniti。这家打着北欧风、太阳能电池板充电以及众筹起家的初创企业早在2017年便高调地宣布进军电动汽车市场,并于2018年展示了其首款2人座的概念车Uniti One。
Uniti One初始售价高达2万欧元,其背后的投资者中也出现了西门子、博格华纳、库卡机器人等一众技术巨头的名字。但Uniti造车却一路坎坷。
相比起e.GO Life至少进入了量产阶段,原定于2019年量产的Uniti One至今无法交付实车。在4月29日的一则YouTube官方频道动态中,Uniti宣称交付一再被延误的原因是其供应链因2月湖北省汽车产业的停工而断裂。而事实上,根据瑞典当地媒体的报道,Uniti的供应链早在2019年12月时几乎就已经处于冻结状态,这显然与新冠疫情并无太大关系。
除了对延迟交付做出了解释之外,Uniti还宣布将进行重大组织架构调整,否则公司将难以保障员工的工资支付,并表示这是避免公司破产的方法之一。此后Uniti便彻底退出公众视野,其员工数量据当地媒体报道也仅剩7名。
即便是依附于巨头的初创企业也无法抵抗这场风暴。
StreetScooter,这家于2010年同样诞生于亚琛工大的初创企业也选择了产学研合一的典型欧式道路。其创始人同样是亚琛工大的工学教授坎普克(Achim Kampker),e.GO创始人舒尔教授也有参股。不同的是,更加务实的StreetScooter一开始便选择了2B的电动商务用车。
2014年德国邮政全资收购StreetScooter,并为其在莱茵兰地区购置新厂房,其年产能之后也已经逐步提升至20000辆。来自母公司德国邮政15000辆的订单一度使得StreetScooter风光无限,2018年5月时,德国邮政甚至一度计划将StreetScooter单独上市。
遗憾的是,德国邮政本希望通过替换现有物流车队以实现碳中和,甚至带动其它物流企业购买StreetScooter的计划很快便落空了。仓促上马的StreetScooter在邮政系统的高强度使用下暴露了恶劣天气下续航里程不达标、充电时失火等质量问题,外销几乎为零的尴尬数字使得StreetScooter在2019财年给母公司带来了1亿欧元级别的亏损。
如今在疫情冲击下,德国邮政业绩一落千丈,不得不宣布将于今年彻底放弃StreetScooter,这也意味着近4亿欧元的资产减计。
新势力的倒下不仅仅发生在汽车产业强大的欧洲,也发生在创业氛围浓厚、风投资金充裕的美国。
美国物流系统最大的车辆制造商Workhorse也在3月下旬对外正式确认了其电动皮卡W-15项目的彻底流产。Workhorse从一开始便选中了UPS、亚马逊、联邦快递等大型物流公司更换车队的细分市场,适时地推出了代号为W-15的电动皮卡。
W-15售价5.25万美元,虽然续航里程仅有130公里,但是通过增程内燃机可以将续航里程大幅提升至730公里。为了打开新的利基市场,W-15还为7.2 kW的快充接口提供了反向充电功能,通过充当发电机以瞄准那些在偏远地区施工的美国农民群体。根据Workhorse自己的数据,W-15此前已经斩获了6000辆订单。
看似形势一片大好的W-15自新冠疫情爆发之后便再无消息,直到3月底公司接受electrive.net采访时才最终对外确认W-15项目已经终止。
挺过风暴、逆市崛起的成功者们?
赛麟们的暴雷并不意味着造车新势力步入了黑暗时代,事实上以蔚来、理想以及小鹏汽车为代表的电动汽车初创企业头部力量反而在纳斯达克书写了新的篇章。
这一两极分化的趋势在全球范围内也不例外。
如果说在2B的电动商务用车领域,StreetScooter是最新倒下的一员,那么同样靠着电动商务用车和电动皮卡起家的Rivian则是冉冉升起的新星。
7月10日,Rivian宣布获得基金巨头普信集团(T.Rowe Price)领投的25亿美元投资,该笔投资的跟投名单中还有亚马逊以及黑岩集团。
Rivian不仅不缺钱,在技术上还与北美皮卡冠军福特公司保持着密切合作,而此前已经投资7亿美元的亚马逊集团更是一次性向Rivian订购了10万辆电动皮卡用以对旗下的物流车队进行更新换代。“有史以来最大的单笔电动汽车订单”,亚马逊的豪言是如此响亮,以至于几乎无人还记得Rivian的R1T首发日期已经跳票到了2021年。
Rivian的成功甚至引来了风头正劲的特斯拉的严阵以待。7月24日,特斯拉公开指责Rivian涉嫌通过恶意挖角特斯拉员工以盗窃商业机密,并以此为由将四名跳槽的原特斯拉员工告上旧金山地方法院。
Rivian的成功并不是个案。在电动皮卡和电动商务用车领域风光无限的初创企业还有美国的尼古拉以及英国的Arrival。
就如同特斯拉靠着电动电池闯出了新天地一样,尼古拉(Nikola)则希望通过氢燃料电池在商用车领域掀起一场革命。尼古拉目前已经相继推出了Nikola One/Two/Tre三款重型卡车,并计划推出燃料电池/动力电池混动的皮卡Badger。尼古拉的市值在7月便已经超越福特挤入北美车企前三名。
同样的成功故事也发生在英国造车新势力Arrival身上,Arrival此前已经拿下了UPS英国分公司1万辆电动物流用车的订单,并获得了UPS Ventures的大额投资。
海外造车新势力的成功也不仅仅局限于物流用车或电动皮卡,在乘用车领域,越来越多的老面孔也在疫情期间迎来了转机。
7月22日,沃尔沃旗下与吉利汽车合资的电动车独立品牌极星Polestar正式向中国客户交付其第二款量产版车型极星2(Polestar 2),7月29日起极星2也在瑞典哥德堡正式开始交付欧洲市场客户。
极星2补贴前售价为29.8万-41.8万元,其4.7秒的百公里加速以及NEDC标准500公里的续航里程都使得极星2成为了特斯拉Model 3的有力竞争者。
之前的首款车型极星1因限量销售100台而始终默默无闻,但带着漂亮数据而来的极星2确实在欧洲市场引发了积极的回应。不同于根植于欧洲或中国本土的电动车初创企业,极星品牌既享有中国台州工厂不受疫情影响的产能优势,又享有沃尔沃的技术以及其在欧洲的经销商网络。而欧洲市场在今年上半年已经超越中国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市场。
同样强势回归的还有老树开花的电动车企业Fisker。这家早在2008年便推出混动车型Fisker Karma的公司在7月31日一口气推出了包括电动SUV和电动皮卡在内的4款新车。根据其创始人Henrik Fisker公布的数据,该公司目前已经斩获了7062辆确认订单以及3万辆的意向订单。
值得注意的是,HenrikFisker此前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曾表示:“初创企业试图去自建工厂是不聪明的,Fisker将与其他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合作以确保生产计划。”据路透社之后报道,Fisker最终选择了大众的MEB平台,双方距离签约仅有一线之隔。
另一家安然挺过疫情的造车新势力则是位于慕尼黑的Sono Motor。
该公司曾在三年前首发了旗下首款电动汽车Sino,该款车型相比于普通电动汽车增加了太阳能电池板持续充电的附加功能。该功能并未能获得德国汽车巨头们的青睐,而仅仅是获得德国本土风投WiVenture以及ELFH Holding的投资。随着Sino在疫情期间的连续跳票,Sono Motor曾经一度走到破产的边缘。但是Sono Motor依然通过两轮众筹获得了5000万欧元的投资,安然度过了危机。
赛麟、拜腾、e.GO们倒下了,但是全球造车新势力的赛道一点也没有变得有些许空旷。当地时间8月8日,来自土耳其的初创公司Togg正式宣布将在18个月内量产该国国产的第一辆纯电动汽车。为此,土耳其财政部已经注资220亿里拉(合210亿元),甚至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也亲自上阵为Togg打广告。Togg计划量产后第一时间出口德国、法国、意大利三大欧洲汽车市场。
在这几乎人人都跃跃欲试的当口,却似乎很少还有人记得2002年建立并一度与特斯拉Roadster对抗的摩纳哥公司Venturi、于2005年加州创立的Aptera Motors、于2008年英国建立的电动超跑项目Lighting GT、同样于2008年在南非创立的OptimalEnergy、又或者是挪威芬兰两国合资的Think City、法国初创企业Mia Electric、来自美国的莲花Elise电动版本DetroitElectric项目等一系列已经消失于历史长河的名字。
如今随着以大众ID.3为代表的传统车企即将开启批量交付,造车新势力们有多少将继前辈们的后尘,有多少将加入竞争新棋局,相信这个答案不需要等待太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特斯拉真的处破产边缘了吗?

《商业内幕》网站近日刊文称,美国知名对冲基金经理约翰·汤普森认为,特斯拉正处在破产边缘,未来18个月内将需要筹集约80亿美元,如果没有华尔街银行或私人投资者的支持,该公司可能在未来3到6个月内破产。
汤普森是Vilas资本管理公司的首席投资官,华尔街为数不多的一直跑赢大盘的对冲基金经理之一,他的基金正大举做空特斯拉。
他在文章中表示:“我认为特斯拉将在未来3-6个月内倒闭……部分原因是其无法制造并交付Model 3车型,部分原因是市场对Model S和Model X的需求下降,部分原因是估值极端,部分原因是穆迪将特斯拉债券定位为CCC,这样使得零部件合资伙伴要求特斯拉支付后提供产品,部分原因是市场最近对特斯拉的偏好下降,部分原因是我们怀疑特斯拉存在财务欺诈行为,而且特斯拉最近有两位财务大将离职……
他认为,特斯拉正处于破产的边缘。如果特斯拉在未来12个月内无法从华尔街或者私人投资者那里获得资金,那么该公司将无法存活下去。
“我们预计特斯拉在未来18个月内大约需要80亿美元来弥补运营亏损、资本支出、到期债务和周转资金需求。”
根据最近的一份分析报告,在过去5年里,特斯拉收到了美国证监会85份要求增加信息和披露信息的要求。相比较之下,福特一份都没有收到,这意味着特斯拉正在触及很大边界。
文章指出,当一家公司接受正式调查时,就会很难从公开市场筹集资金,因为这些调查必须公开,这通常会使股票和债务价值受到影响。
因此,特斯拉投资者更希望中国或其他地方的投资者能进入来保持公司的偿付能力。

突发,25家新能源车企被约谈!芯片短缺,大众汽车面临停产风险?

1、突发,25家新能源车企被约谈!
近日,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监督检查结果,发现部分新能源产品存在生产一致性问题,包括北汽、广汽、广汽本田、比亚迪、吉利等25家车企被点名。
工信部表示,为规范新能源汽车生产行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根据《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该部建立了道路机动车辆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结果通报制度。在近期组织的对乘用车、客车、专用车等3个类别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监督检查中,共有25家企业的27个车型存在生产一致性问题。
2、芯片短缺,大众汽车面临停产风险?回应暂不影响维修
近日,大众汽车部分车型的关键零部件,因为芯片短缺,面临生产中断的风险。据了解,此次芯片短缺,将导致车身稳定系统和车载电脑两大模块无法生产。有记者了解到,本次汽车芯片短缺的问题主要出在芯片的上游企业,受疫情影响,海外规模较大的晶圆厂和封测厂陆续宣布停产,意法半导体公司罢工,造成全球半导体缺货严重。国内大众方面也表示称,由于相关零配件维修需求较少,目前不受影响。
3、2022年本田将停售欧洲市场内燃油车辆
近日,我们从外媒获悉,本田计划于2022年在欧洲地区停售传统燃油车,而未来销售车型将全部以混动和纯电为主。本田欧洲高级副总裁Ian Howells表示:“本田将于2022年停止在欧洲销售传统内燃机车型。
4、恒大许家印:2025年产销100万辆,2035年产销500万辆
12月8日,在恒大全球电池研究总院,恒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再度提及新能源汽车目标,“到2025年产销100万辆、2035年产销500万辆”。
资料显示,恒大汽车全球研究总院及旗下11大专业研究院的院长多来自传统汽车制造商。在加盟恒大汽车前,他们曾在东风汽车、福特、上汽集团、吉利汽车、北汽集团、广汽集团、通用汽车等企业就职,在前瞻技术、动力总成、软件、电驱动、车型研发等多个技术领域,拥有较为丰富的研发经验。
5、长安汽车新项目或借壳长安蔚来
汽车行业关注 在长安汽车宣布携手华为和宁德时代联合打造全新高端智能汽车品牌之后,近日又有消息称,长安汽车将联合华为和宁德时代开发一个全新的电动车平台,该平台会以三家公司的首字母联合命名,即“CHN 平台”。基于该平台生产的首款车型,预计会在 2022 年上市。
6、判了!特斯拉欺诈“退一赔三”
韩先生在特斯拉官网上购买一辆特斯拉官方认证二手车Model S P85,购买前被销售告知,特斯拉认证车不存在重大事故、水泡、火烧和结构性损伤等,但韩先生随后用车中总是发现一些小问题,需频繁去特斯拉服务中心进行维修,后通过第三方机构检测,车辆C柱及后翼子板有切割焊接,一怒之下起诉特斯拉。从19年8月维权至今,韩先生等到了法院判决:退一赔三。12月4日,韩先生在个人微博上表示,“我胜诉了,退一赔三!”据其发布的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显示,特斯拉公司构成欺诈,判其退一赔三。即购车合同撤销,特斯拉退还37.97万元购车款,并赔偿113.91万元。
7、不止增程式车型 消息称理想汽车纯电动车型也将推出
IT之家??12月5日消息 据 36 氪报道,从多位知情人士处获悉,理想汽车计划推出纯电动车型,该车型将搭载其最新的纯电动技术平台。“BEV 也计划最早在 2022 年推出亮相,2023 年上市销售。”对此,理想汽车官方予以否认,称 BEV 项目在进行前期预研,现在还没有确定的推出时间。报道指出,一位接近理想汽车 BEV 项目的人士称,考虑到汽车研发和测试需要较长周期,理想首款纯电动车推出的时间很可能比上述预测的时间晚很多。
8、众泰新能源被裁定破产清算
电车汇消息:12月2日,*ST众泰发布公告称,众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于近日收到浙江省永康市人民法院下发的《民事裁定书》,获悉公司全资二级子公司众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被债权人以不能清偿到期债权,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为由,被申请破产清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华尔街大佬特斯拉处于破产边缘了吗?

特斯拉的知名度是一天比一天高,卖的车也是越来越多,但是背后的隐患我们同样无法忽视。美国知名对冲基金经理约翰·汤普森认为,特斯拉正处在破产边缘,现金储备只能支撑5个月时间了。
先来认识一下约翰·汤普森吧,他是 Vilas 资本管理公司的首席投资官,华尔街为数不多跑赢大盘的对冲基金经理名单中就有他,他在分析文章中明确指出,特斯拉将会在未来3到6个月之间倒闭,并且列出了6大原因:
1、特斯拉无法及时交付 Model 3 车型,
2、市场对于 Model S 和 Model X 的需求正在下降,
3、公司的估值太过极端(暗示估值过高),
4、特斯拉的债券定位已经被定为 CCC,所以不少供货商要求特斯拉先款后货,这加重了特斯拉的资金压力,
5、市场最近对于特斯拉的兴趣正在下降,
6、我们怀疑特斯拉存在财务欺诈行为,并且最近特斯拉的两大财务高管接连离职。
所以汤普森认为,如果未来12个月内,特斯拉无法从华尔街或其他投资者那里获得80亿美元的资金用于填补未来18个月的运营亏损、资本支出、到期债务和周转资金,那么这家公司将会无法存活下去。
为什么汤普森要如此针对特斯拉呢?因为他们的财务情况确实有很多疑点,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在过去5年内,对特斯拉发送了总共85份文件,要求特斯拉公开更多财务信息,而在同一段时间内,另一家美国车企福特一份都没有收到,这让人有理由相信特斯拉一直“在违法的边缘试探”。
说到福特,还有一点,福特去年卖了600万辆汽车,利润76亿美元;特斯拉一共卖了10万辆,还亏了22亿美元,Model 3产量不足、工人爆黑料,甚至停产的消息也是层出不穷,市值却是福特的两倍。
所以现在,不少人将马斯克形容为美国贾XX,将特斯拉和 SpaceX 比作升级版乐视生态。

特斯拉开八年就废了,这背后的故事

特斯拉(Tesla)成立于2003年,推出第一款电动跑车Roadster时就备受关注,因为它是一款创新的、高性能的电动跑车,标志着电动汽车开始大规模进入市场。之后,特斯拉又推出了Model S、Model X等多款电动车型,并逐渐成为电动汽车领域的领袖之一。
然而,特斯拉这个曾经备受瞩目的公司,在开创电动汽车领域的同时,也遭遇了诸多问题,包括生产困难、质量问题、高管人事变动等等,这些问题使得特斯拉的前景变得模糊起来。
首先是特斯拉一直以来的生产问题。虽然特斯拉在推出Model S和Model X之后,引入了自动化生产线,但是这样也使得特斯拉的生产过程变得更加复杂,生产效率下降,加上过高的产品质量标准和配件供应紧缩,造成特斯拉在生产上的困难。
有人认为,特斯拉在规模上过于追求扩张,而忽略了生产效率和质量的问题,加上推出的新车型——Model 3生产延期,使得特斯拉的现金流出现问题。2018年,特斯拉已经资不抵债,险些破产。
此外,特斯拉还曾面临过很多质量问题。比如,Model S曾被指出存在漏油、动力电池故障、车载软件卡死等问题;而Model X也被指出存在悬挂问题等。这些质量问题不仅让特斯拉的口碑大打折扣,还让特斯拉不得不采取召回措施,影响到公司的形象和销售。
在人事方面,特斯拉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特斯拉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在2018年曾表示,为了在生产上保持高效,他不得不每周工作超过100小时,这让他的身体和心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此外,由于特斯拉在管理上的缺陷,公司高层频繁更迭,也使得特斯拉的运营变得不稳定。
总之,特斯拉尽管在电动汽车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其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特斯拉作为一家年轻的公司,需要在管理上不断加强自身的实力,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如果不能克服这些问题,特斯拉可能真的很难在未来长期持续发展下去。

一度濒临破产如今市值4000亿美元 特斯拉傲慢起来了


没有人会想到如今风光无限的特斯拉曾距离破产只差一个月。
近日,在讨论特斯拉筹资历史时,一位网友在推特上问道:“实现 Model 3批量生产的过程中,特斯拉距离破产有多近?”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回应:“离破产最近的时候,只有大约一个月的时间。2017年中至2019年中,Model 3的生产长期处在极大压力之下。不管是生产,还是物流配送,都如同地狱一般让人痛苦。”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马斯克的成功大抵是磨难造就的。2018年8月,马斯克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曾表示,自己的压力非常大,每周工作时间长达120小时是家常便饭,常常泡在工厂里长达三四天,困了就睡在工厂的地板上。为了正常入睡,他甚至不得不服用安眠药物。而彼时,正是特斯拉Model 3由概念车转向量产车的时候,亦是马斯克梦想照进现实的时候。
但事实上,这还不是马斯克最惨的时候。2008年才是马斯克的人生最低谷。这一年,他的火箭三次发射失败,第一段婚姻也亮起红灯,而现在如日中天的特斯拉也差点在那一年消逝在历史中。2008年11月,特斯拉获得了4000万美元的贷款,之后马斯克在推特中表示特斯拉在当时已经濒临破产:“这一轮融资在2008年平安夜的下午6点完成。最后一天可能是最后一个小时,因为投资者离开了,那个晚上我们离破产还有3天。我把所有的钱都投了进去,没有房子,只好向朋友借钱付房租”。而这可能是马斯克和他的特斯拉距离破产最近的一次。
时至今日,曾游走在破产边缘的特斯拉已经在中、美、德等地拥有了自己的超级工厂,产能不断爬坡,销量不断增长。2020年以来,特斯拉更是市值飞涨,超越了不可一世的传统汽车巨头——丰田汽车,如今市值已突破4000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车企业。而马斯克也凭借市值飞涨的特斯拉身价水涨船高,挺进富豪榜前十甚至一度超过巴菲特、扎克伯格等成名已久的富豪。看起来,马斯克和他的特斯拉已经有了“笑傲江湖”的资本。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市场,特斯拉也可以算是所向披靡,自Model 3国产以来,其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中表现甚佳,常常月销量破万,压得一众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电动车“无法抬头”。或许正是由于特斯拉的“叫卖”,其在中国市场中的表现也变得“傲慢”,从年初的“芯片门”到不久前的召回甩锅给中国消费者,都体现了这个企业的狂妄。
特斯拉就此前的召回事件,在华宣称系“自愿”召回,但日前在国外的说法却甩锅给中国车主,指责中国车主使用不当。此举引来国内网友一片不满甚至引来央媒怒批,新华社在11月3日刊文称,特斯拉在国内召回车辆却在海外不认账,反而甩锅中国用户使用习惯和监管部门压力,这种无理傲慢不能惯。
文中强调,“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后浪代表,特斯拉已经成为市值超越丰田等传统车企的明星科技企业。不过要想开得长远,首先要学会遵守当地法规,保护好车主的正当权益。否则,狂飙的股价也难以成为支撑起质量问题的千斤顶。”
作为曾经从泥潭中爬起来的企业,特斯拉并非没有经历过低谷,而正因为这样,特斯拉才理应珍惜如今的成果。马斯克的疯狂和坚持造就了特斯拉,但如果特斯拉坚持傲慢其后果又会是怎样?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