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行业前景分析,汽车线束行业前景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18 09:10:42 浏览4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新能源汽车技术就业方向及前景

——预见2023:《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主要有上汽集团(600104.SH)、蔚来-SW(09866.HK)、理想汽车(02015.HK)、小鹏汽车(09868.HK)、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等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政策退坡,竞争加剧
随着我国新能源政策补贴退市,市场进入转型阶段,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趋势如下:
2、202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444万辆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保持快速增长,2021-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式增长,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预计到202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444万辆。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新能源汽车技术就业方向及前景很好。
一、就业方向:
电动汽车制造与研发: 包括电动汽车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系统集成等,涉及电池技术、电机技术、车载电子等方面。
电池技术与储能系统: 对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以及储能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具备较高的技术含量。
充电设施建设: 针对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和维护,涉及充电站、充电桩等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智能交通系统: 新能源汽车与智能交通系统结合,需要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系统设计、数据分析等工作。
汽车电子技术: 包括车联网、自动驾驶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对传感器、芯片等有着较高要求。
二、就业前景:
政策扶持: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出台了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将为相关企业提供更多发展机会和市场空间。
技术需求: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断升级和发展,相关领域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产业发展: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涉及广泛,涵盖了电池、电机、充电设施、智能系统等多个领域,将促进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全球趋势: 全球对环保意识的提升和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推动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为行业从业者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发展趋势:
技术创新: 新能源汽车行业在电池技术、充电技术、智能化技术等方面需要不断创新,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将持续增加。
智能化发展: 未来汽车将更智能化,涉及车联网、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领域,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产业升级: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升级换代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包括材料、电子、智能制造等领域。
四、就业建议:
加强专业
知识: 新能源汽车技术在不断更新迭代,保持学习的状态,跟上行业发展步伐。
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发展潜力的行业,对于有志于从事汽车、电子、能源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来说,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前景。

汽车线束行业前景

好。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与消费市场,汽车线束销量庞大,已成为全球汽车线束规模增长的主要拉动力。近几年,中国汽车产销量不断回暖,拉动汽车线束需求持续增加,市场规模不断扩容,2022年中国汽车线束市场规模增长至850.7亿元,增幅超14%。与传统乘用车相比较,新能源汽车线束价值更高。此外汽车智能化发展趋势也将为汽车线束产业发展带来新增量。在智能化发展趋势下,车辆搭载的电子元器件数量明显增长,作为各个零部件之间电源、信号的传输媒介,线束需求也将相应增加。随着车辆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对数据传输能力与时效性要求更为严格,催生了大量的高速连接器需求,高速线束需求也将不断提升。

2023年的中国汽车市场状况如何?市场趋势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2023年的中国汽车市场表现出稳定的发展态势。根据最新的市场数据,汽车销量和销售额都呈现出增长趋势。其中,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表现尤为突出,销量和销售额均实现了双位数的增长。
此外,随着消费者对汽车服务的需求不断提升,汽车后市场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维修保养、零部件销售、美容养护等领域的市场规模均有所增长,为汽车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方面,政策扶持和技术创新是推动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还将持续发展,技术创新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还有一个重要趋势就是除了车辆销售以外,车主对汽车的保养、美容、改装方面也有了更大的投入,汽车后市场也将成为汽车行业的另一个增长点。如果你对这方面感兴趣的话,我推荐你可以去参加AMR中国国际汽保汽配展,这个展览将于2024年3月20至23日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举行,展览面积预计逾10万平方米,汇聚了1200+家国内外优质参展企业,吸引全球100+专业买家团。现场还有30+场行业研讨会和专业培训。如果你对市场数据、行业报告或趋势感兴趣,都可以去参加。
——2023年1-8月中国汽车行业产销规模及增长情况 前8月中国汽车产销量均超1800万辆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比亚迪(002594)、吉利控股(00175.HK)、上汽集团(600104)、广汽集团(601238)、北汽蓝谷(600733)、长安汽车(000625)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汽车产量、中国汽车销量,中国乘用车产销量,中国商用车产销量
2023年1-8月中国汽车产销量均超1800万辆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月中国汽车产销累计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累计分别增长3.4%和2.1%,与上年相比,产量增速持平,销量增速下降1.7个百分点。截至2023年8月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7.5万辆和258.2万辆,环比分别增长7.2%和8.2%,同比分别增长7.5%和8.4%。
累计方面,2023年1-8月中国汽车产销累计分别完成1822.5万辆和1821万辆,累计分别增长7.4%和8%,生产增速较1-7月持平,销售增速较1-7月回落0.1个百分点。
2023年1-8月中国乘用车产销量均超1560万辆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月中国乘用车产销累计分别完成2383.6万辆和2356.3万辆,累计分别增长11.2%和9.5%,增幅均高于行业7个百分点。截至2023年8月中国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27.5万辆和227.3万辆,环比分别增长7.5%和8.2%,同比分别增长5.4%和6.9%。
累计方面,2023年1-8月中国乘用车产销累计分别完成1567.2万辆和1564.3万辆,累计分别增长5.9%和6.7%。
2023年1-8月中国商用车产销量均超250万辆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中国商用车产销累计分别完成318.5万辆和330万辆,累计分别下降31.9%和31.2%,呈现两位数下滑。截至2023年8月中国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0万辆和31万辆,环比分别增长5%和7.9%,同比分别增长26.2%和20%。
累计方面,2023年1-8月中国商用车产销累计分别完成255.3万辆和256.8万辆,累计分别增长18%和16.4%。
2023年1-8月中国前十汽车企业集团销量合计达到1545万辆
2023年1-8月中国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企业集团销量合计达到1544.9万辆,累计增长5.2%,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4.8%,低于上年同期2.3个百分点。在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企业(集团)中,与上年同期相比,比亚迪销量增速最为显著,奇瑞、吉利、北汽和长安呈两位数增长,长城小幅增长,其他企业呈不同程度下降。
更多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汽车整车制造业需求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智能汽车发展前景怎样?

1、无人驾驶概念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智能汽车发展前景怎样?(附:智能汽车概念股)相关信息,希望你喜欢。)
天泽信息(300209)、银江股份(300020)、广汽集团(601238)、银江股份(300020)、得润电子(002055)、天泽信息(300209)、盈方微(000670)、四维图新(002405)、均胜电子(600699)
2、智能驾驶概念股:
均胜电子(600699)、机器人(300024)、天泽信息(300209)、银江股份(300020)
3、智能汽车发展前景如何?
智能车辆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多等级辅助驾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它集中运用了计算机、现代传感、信息融合、通讯、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技术,是典型的高新技术综合体。对智能车辆的研究主要致力于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以及提供优良的人车交互界面。近年来,智能车辆己经成为世界车辆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和汽车工业增长的新动力,很多发达国家都将其纳入到各自重点发展的智能交通系统当中。
2021年7月30日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联合发布《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试行)》,并自当年9月1日起施行以来,各地纷纷通过立法创新,为智能网联汽车在开放道路开展道路测试与应用提供制度支撑。
在各地发布的细则中,智能网联汽车普遍被定义为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人、车、路、云端等进行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可以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行驶,并最终可以实现替代人操作的新一代汽车,而这样的汽车正越来越快地走进人们的生活。
智能座舱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破千亿。根据ICVTank数据,2022年全球智能座舱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461亿美元。中国作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汽车市场,2019年智能座舱市场规模达441亿元,预计2025年达1030亿元。
智能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中国智能汽车市场潜力巨大。随着关键零部件成本将持续下探,叠加产业环境成熟和科技不断进步,预计到2025年,中国L2及以上智能汽车销量破千万辆,对应智能汽车渗透率达49.3%。
智能汽车涉及产业众多,如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半导体、信息通讯等高端制造领域,已经成为世界大国的“兵家必争之地”。中国政策已逐步从原来的设定目标、制定规范方面,向引导落地实施、搭建基础设施以及网络及数据安全等方面转移。
从投资角度看,中国银河证券认为,自动驾驶技术、C-V2X、高精度地图、政策法规是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四大驱动因素。
相应地,产业链受益环节包括:感知层(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解决防范)、决策层(车规级芯片、算法软件供应商)以及车路协同侧(高精地图、C-V2X终端模块及智慧道路RSU/OBU单元)。
中信证券分析师李景涛此前表示,线控底盘具备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能量回收强的特点,是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必经之路,是高级别自动驾驶汽车执行端的基石。
中金公司分析师邓学进一步认为,底盘智能化趋势下,车企强化对空气悬架等线控底盘的开发投入,原先由传统国际汽车电子提供打包解决方案的格局逐步弱化,车企更倾向于分散化采购+OEM集成的模式,由此带来自主供应商本土化机会。
不过,从竞争格局来看,线控制动系统目前以国外企业为主导,博世、大陆、采埃孚等国际Tier1占据市场约96%份额。伯特利此前表示,线控制动目前处于商业化初期,未来市场会快速放量,预计2025年渗透率将达26%。
——2021年中国智能汽车行业市场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 2025年智能汽车数量将达2800万辆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四维图新(002405);易华录(300212);中远海科(002401);东软集团(600718);千方科技(002373);万集科技(300552);金溢科技(002869)等
当前汽车产业发展成熟,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已成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我国正加快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根据发改委于2020年2月发布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智能汽车是指通过搭载先进传感器等装置,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自动驾驶功能,逐步成为智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的新一代汽车,智能汽车通常又称为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等。
整体而言,智能汽车是集中运用了计算机、现代传感、信息融合、通讯、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技术,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多等级辅助驾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是典型的高新技术综合体。当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处于协同式智能交通与自动驾驶阶段;到2025年之后将处于智慧出行阶段。
国家多次出台配套政策标准推动行业发展
智能汽车是汽车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在此背景下,国家也多次出台配套政策标准推动行业发展。2021年2月,《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指出将加强智能化载运工具和关键专用装备研发,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智能化通用航空器应用。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指出到2025年PA、CA级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持续增加,到2025年达50%;C-V2X终端的新车装配率达50%。工信部表示下一步将加快构建形成综合统一、科学合理、协调配套的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
中国智能汽车数量超千万辆
对于当前我国智能汽车发展情况,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0年,汽车销量为2531.1万辆,同比下降1.78%。根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随着智能网联新车型的加速投放市场及潜在消费者对于智能网联认可度的提升,智能网联新车市场渗透率还将进一步提升,2020年渗透率将达到51.6%,经过测算,到2020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数量超千万辆,约为1306万辆。目前,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正处于加速发阶段。
试点城市先行发展发挥领头作用
推动智能汽车发展需要提升智能道路基础设施水平,2021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无锡等6个城市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第一批试点城市,发挥领头作用,推进引领全国的智能汽车示范应用和试点运营。
北京市出台《北京市智能汽车基础地图应用试点暂行规定》、《北京市智能汽车基础地图应用试点申请指南》等政策,规范智能汽车发展;上海市出台的《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打造国家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平台,实现自动驾驶特定场景商业化运营试点。
预计2025年中国智能汽车数量有望达2800万辆
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汽车领域正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战略高地,我国智能汽车行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车联网汽车的数量不断增加。据国家发改委预计,2025年中国的智能汽车渗透率达82%,数量将达到2800万辆。2030年将达到95%,约为3800万辆。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中国将在2020至2025年间实现低速驾驶和停车场景下的自动驾驶;2025至2030年间实现更多复杂场景下的自动驾驶。2035年中国智能汽车产业规模将超过2000亿美元,由此,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智能汽车市场。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智能汽车行业发展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中国汽车市场现状及后市场发展方向

——预见2023:《2023年中国汽车后市场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发展前景等)
汽车后市场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德联集团(002666.SZ);道通科技(688208.SH);常润股份(603201.SH);天奇股份(002009.SZ);格林美(002340.SZ);旷达科技(002516.SZ);金钟股份(301133.SZ);明新旭腾(605068.SH);南华仪器(300417.SZ);中国中期(000996.SZ);特锐德(300001.SZ)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汽车后市场行业市场规模;中国汽车驾驶人数及私人汽车拥有量;中国汽车租赁行业市场规模;中国汽车用品行业市场规模;中国汽车养护与维修市场规模;中国机动车辆保险保费;中国汽车金融行业市场规模;中国报废汽车回收数量;中国报废机动车回收金额;中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市场规模;中国新能源汽车换电站运营市场规模;中国民用汽车拥有量地区分布
行业概况
1、定义:汽车从售出到报废过程中的一系列交易活动
汽车后市场是汽车从售出到报废的过程中,围绕汽车售后使用环节中各种后继需要和服务而产生的一系列交易活动的总称。汽车后市场行业最早可分为汽保行业、汽车金融行业、汽车养护行业、汽车维修及配件行业、二手车及汽车租赁行业。由于汽保行业和汽车养护行业在服务内容方面存在着交叉,没有严格的划分界限,且汽车维修及配件行业的业务范围也有向汽车养护拓展的趋势,故三者合并至汽车养护与维修行业。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也被列入汽车后市场行业。
当前,我国的汽车后市场大体上可分为汽车租赁、汽车用品、汽车养护与维修、汽车金融、报废汽车回收、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等几类。
2、产业链剖析:涉及范围广
目前,我国汽车后市场行业产业链较为成熟,上游行业为汽车消费市场,包括汽车生产和汽车销售,汽车生产通常分为乘用车和商用车,汽车销售包括经销商、整车厂、分销中心、区域代理等;中游包括汽车租赁、汽车用品、汽车养护与维修、汽车金融、报废汽车回收和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下游主要为消费者,即车主。
从企业来看,上游主要由汽车生产厂商和汽车销售厂商共同组成,比亚迪、蔚来、上汽、宇通客车等为代表性汽车生产厂商,中升集团、利星行汽车、广汇汽车服务等为代表性汽车销售厂商。
在中游汽车后市场企业中,汽车租赁企业有一嗨租车、神州租车等;汽车用品企业有德联集团、酷斯特等;汽车养护与维修企业有途虎养车、天猫养车等;汽车金融企业有上汽通用汽车金融和大众汽车金融等;报废汽车回收企业包括天奇股份、格林美等;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代表性企业有星星充电。
行业发展历程:正处于“互联网+”阶段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较晚,汽车后市场从形成到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起步期、高速发展期、成长期和创新期。汽车美容、养护业在中国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轿车拥有量特别是私家车拥有量的增加,汽车美容、养护业开始被有车族所熟知,“七分养,三分修”,以养代修的爱车新理念逐步被广大有车族所接受。
目前,我国汽车后市场正处于“互联网+”阶段,结合电商平台方便快捷,获客渠道较多等特点,汽车后市场互联网+平台逐渐涌出,资本也对互联网+汽车后市场行业青睐有加,市场正处于激烈竞争时期。
行业政策背景:适应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
近年来,政府各部门发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以推动国内汽车后市场行业健康、快速地发展。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逐渐取代传统燃油车,汽车后市场政策将适应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
行业发展现状
1、行业整体情况:市场规模达5.2万亿元
对本文定义的汽车后市场行业细分市场规模进行详细测算后,前瞻大致估算出了现阶段我国整体市场规模情况,从测算数据来看,我国汽车后市场规模早在2017年就已接近3万亿元。2016-2021年,随着汽车市场的发展成熟,我国汽车后市场规模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1年我国汽车后市场规模达到5.2万亿元,同比增长17.63%。
2、细分市场一:汽车租赁行业
——有证无车人群数量超1.8亿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2-2021年,我国持有汽车驾驶证人数与私人汽车拥有量之间的匹配缺口在逐步扩大,表明我国有证无车人群规模扩张,这部分有证无车人群将是汽车租赁市场的主要潜在用户群体。截至2021年底,中国私人汽车拥有量为2.62亿辆,持有汽车驾驶证人数为4.44亿人,有证无车人群数量达1.82亿人,同比增长4%,将带动汽车租赁市场需求提升。
——补偿性出行意愿强烈带动市场规模回升
汽车租赁作为中国新兴的交通运输服务业,是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出行、商务活动需求和保障重大社会活动的重要交通方式,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汽车租赁行业对于传统运输业、旅游业以及汽车工业、汽车流通业等相关行业起到十分显著的带动作用。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汽车金融渗透率快速提升,带动汽车租赁市场快速增长。
根据国际知名研究机构Fastdata数据显示,2010-2019年我国汽车租赁市场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受到疫情冲击中国租车市场规模下滑12.4%,降至903亿元。2021年,全国经济恢复加速旅游市场重启,伴随着国内疫情的有效控制、人们补偿性出行意愿强烈和对安全无接触的出行诉求,租车市场也随之快速恢复。经初步核算,2021年全国汽车租赁市场规模将增至993.3亿元。
3、细分市场二:汽车用品行业
——新能源专属场景消费潜力大
根据天猫汽车官方发布的《天猫2022汽车用品行业洞察报告》,我国汽车用品市场有九大消费场景:新车必备、舒适驾乘、智能驾驶、贴膜改装、带娃出行、户外车生活、爱车清洗、新能源专属、爱车防护。从消费升级角度来看,贴膜改装和户外车生活场景件单价增速最高,消费升级明显;从发展潜力角度来看,新能源专属场景消费规模增速最高,潜力巨大。
——2021年市场规模约9100亿元
当前,我国汽车用品行业囊括范围较广,竞争较为激烈。2019年德勤发布了《2019中国汽车后市场白皮书》,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汽车用品市场规模为7200亿元,过去三年年复合增长率为28%,以此可以推算出2016年我国汽车用品市场规模约为4400亿元。
前瞻认为,汽车用品作为汽车保有的刚需产品,几乎每辆新增汽车车主都会不同程度的购买汽车用品,因此,前瞻估计我国汽车用品市场规模增速或将与每年汽车保有量增速大致相符,由此估算得到2021年我国汽车用品市场规模约为9100亿元。
4、细分市场三:汽车养护与维修行业
——小规模路边店为主要渠道
由于我国汽车养护与维修市场起步晚且成熟度低,各类传统渠道目前均存在明显短板,无法全面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目前中国汽车维保市场的渠道形态主要由主机厂授权渠道及独立后市场渠道组成,其独立后市场渠道多为小规模路边店,大型维修厂及品牌化连锁店虽在高速发展但目前仍是少数派。
——2021年市场规模增至1.6万亿元
在繁杂冗长的汽车后市场产业链中,维保业务是消费者用车生命周期中“需求最刚性”、“消费频次相对较高”的细分产业之一,产业规模大且潜力巨大,汽车维保行业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后市场的明星赛道,持续吸引行业目光与资本的关注。根据德勤发布的《2020中国汽车后市场白皮书》,2020年我国汽车养护与维修市场规模约1.42万亿元,经初步核算,2021年市场规模将增至1.6万亿元。
5、细分市场四:汽车金融行业
——机动车保险业务向存量市场过渡
2011-2020年,我国机动车保险保费呈现出稳定的逐年增长趋势,但其增长率呈现出逐年下降的态势,这说明我国机动车保险保费增长开始趋缓,车辆保险业务从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过渡。2021年我国机动车辆保险保费为7772.68亿元,同比下降5.73%,首次出现负增长。
——2021年市场规模或将达到2.5万亿元
自2008年《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出台以来,我国汽车金融市场对风险管控的认识有所提升,遏制住了坏账率持续走高的不良势头,进入有序发展阶段。2013年后,随着融资租赁、互联网金融等新模式的涌现,市场进入创新发展阶段。这两个阶段的十多年来,中国汽车金融行业保持了年均24%的高速增长。虽然2017年后汽车销量出现震荡,汽车金融市场增速有所放缓,但增长势头依旧强劲。
根据罗兰贝格2020年发布的汽车金融报告,2019年,我国汽车金融市场总体规模达到约1.7万亿元,五年复合增长率达19.42%,其中持牌汽车金融公司约占一半份额。经初步核算,2021年我国汽车金融市场规模或将达到2.5万亿元。
6、细分市场五:报废汽车回收行业
——2021年报废汽车回收量达249.3万辆
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及报废量规模较大,但通过正规渠道回收的汽车数量较少。据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公布的数据,2021年,我国报废机动车回收量达297.5万辆,同比增长24.1%,其中汽车回收量达249.3万辆,同比增长20.7%。
——2021年报废机动车总额超160亿元
根据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2021年报废机动车市场将呈现持续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增幅将在5%左右。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7-2021年我国报废机动车回收额呈现较好的增长态势,报废机动车平均回收单价也呈现上升趋势,2021年单价有所下降,为报废汽车数量大幅上升所致。经初步核算,2021年,我国报废机动车总额为161.8亿元,每辆机动车平均处理单价为5439元。
7、细分市场六: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行业
——2021年充电桩市场规模近450亿元
目前,我国公共充电桩以直流充电桩为主,私人充电桩以交流充电桩为主。参照国家电网充电桩招标价格,直流充电桩平均价格约10万元/台,交流充电桩平均价格约1.8万元/台,前瞻结合我国充电桩保有量推算,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市场规模约447.28亿元。
——2021年换电站运营市场规模为30亿元
在中国换电汽车渗透率每年提高3%的假设前提下,2021年,中国换电乘用车保有量为13.8万辆,商用车为0.37万辆。假设乘用车每5天换一次电,单次换电费用为180元;商用车一天换2次电,单次换电费用为450元,则2021年,中国乘用车换电运营规模为18亿元,商用车换电运营规模为12亿元,换电站运营市场规模为30亿元。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山东省和广东省汽车后市场需求较高
汽车后市场需求情况和市场规模大小受到汽车保有量的巨大影响,根据国际研究表明,汽车行业内有一个“1∶8”的规律,即每生产1元的汽车,将产生8元的汽车后市场价值。因此在进行汽车后市场区域分析时,各地民用汽车保有量数据能一定程度体现不同地区汽车后市场需求情况。
分地区来看,我国汽车需求较高的地区为山东、广东、江苏、浙江、河北等地。其中,2021年山东省民用汽车保有量为2740.07万辆,排名第一;其次为广东省,为2702.17万辆;江苏省位居第三。
2、企业竞争:数量众多,但规模较小
由于我国汽车后市场涉及范围十分庞杂,各上市企业的主营业务不尽相同,营收规模也存在差异。2021年,特锐德的汽车后市场业务营收最高,为31.06亿元;道通科技的汽车后市场业务毛利率最高,达54.70%。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发展前景:2027年市场规模接近10万亿
从汽车后市场发展来看,2021年我国汽车保有量累计达到3.02亿辆,同比增长7.47%。按照成熟汽车后市场测算来看,我国汽车后市场仍然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从政策支撑来看,近年来国家陆续对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汽车维修、汽车用品等细分领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为我国汽车后市场规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预计会对我国汽车后市场发展带来较大利好。
根据前文对各细分市场发展现状的分析,预计未来五年汽车租赁、汽车电子、汽车养护与维修、汽车金融、报废汽车回收以及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行业将以不同的速度增长。结合各细分市场规模预测情况和我国汽车后市场发展现状,前瞻预计2027年我国汽车后市场规模或将接近9.8万亿,五年复合增长率为11.19%。
2、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需求上升
未来,汽车行业将进入电气化时代,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更多的新兴后市场玩家提供了破局思路。同时,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的滞后并不能适应新能源汽车的急速发展要求。无论是人才需求、技术路线、产品结构、运营模式上,还是在检测维修、维护保养、服务设施、设备工具等方面,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均有待完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汽车后市场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 郎学红
2023年上半年汽车市场发展现状
去年年底,我对2023年的乘用车做月度分解预测,1月和2月是在150万、160万辆的水平。实际1月份受疫情最后复发的影响,没有达到“开门红”的结果。所以近距离观察今年上半年汽车市场的变化,可以看到1月份汽车市场近三分之一的跌幅,进入2月份呈现了增长的趋势。月度销售节奏完全脱离了原来的预测轨道,3月份由于湖北政企联合促销,非市场主体的不当介入,导致汽车价格出现短期混乱的状况,而且波及到全系列产品和全国范围,无论是新能源还是传统燃油车,导致消费者无所适从,观望的情绪非常浓厚。去年4月份的基数是非常低的,大家在上海、广州可能还记忆犹新,1个月的时间,或者可能更长的时间,是一个严格封控的状态,所以4月份是高速的同比正增长,但是环比是下降较多。今年上半年,整个月度市场规律不再遵循原来的市场规律,我们在做预测的时候不断根据新的状况进行调整。
1-6月份,汽车的销售量近10%的增长,这里所说的销量是批售量,就是在国内制造的汽车批发到渠道端的数量,里面包含了上半年200万辆的出口量,没有包含进口,这也是国内制造批量的量,达到了10%的同比增长。
数据来源:乘联会(零售数据,不含进口)
我们可以看到乘用车整体的趋势是相似的,同比增速略低于整体市场。但是,商用车领域载货车板块,同比实现了比较强劲的增长,达到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这是因为商用车,像重卡的产品细分,在顶点的时候有500万辆的销量,现在300万辆不到的规模。过去几年,在经济下行的过程中,商用车首当其冲大幅度下跌,现在商用车开始出现了恢复性的增长,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意味着商用车和宏观经济的关联度非常高,意味着经济回暖态势已经体现在了商用车上,这也是经济恢复的信号。
从乘用车的零售量来看,并没有那么乐观,同比增长只有不到3%。零售最大的差异是将近200万辆的出口量。上半年,整个汽车的出口量超过了200万辆,乘用车近200万辆,我们剔除出口,加上进口。2021年之前,进出口基本上都是在100万辆左右的规模,互相就抵消了,批售量和零售量增速的时候差异不大,但是现在出口量远远大于进口量,上半年进口量才30万辆左右的水平。
在整个乘用车里面,我们拆分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可以看到燃油车将近10%的下跌,新能源汽车近40%的增长,这两个阵营一增一降,这种趋势已经持续了三年左右的时间。特别在乘用车板块非常突出,燃油车的总量,总的新车销售规模已经见顶,下跌已经不可逆。再分到品牌阵营里面,主流的合资品牌是下降的,而且下降的幅度很高,哪怕是大众、丰田、福特通用,还是现代起亚等等,在整个合资阵营都难免要面临新车销量下跌的状况。
除此之外,豪华车方面,如BBA、凯迪拉克、沃尔沃等,在上半年保持了同比的正增长,但这个正增长保持依然付出了很大的代价。5月份,宝马厂家给了经销商近40多亿的补贴,因为终端价格的优惠幅度非常大,经销商苦不堪言,为了保证渠道的稳定,宝马给经销商终端价格的补贴分到主要优惠幅度比较大的车型,6月份我们可以看到奔驰也给了他体系内授权经销商,类似于价格的补贴。还看到BBA里面龙头的企业奥迪等,主流豪华品牌同样付出了比较大的终端优惠下达的情况,而自主品牌是在这三个阵营里面保持了最高的增速,在产品类别里,我们关注到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MPV,可以看到这个细分市场的规模比较小,但是它出现了一个20%的增长(通常达到20%是一个比较高速增长的态势)。
数据来源:乘联会(零售数据,不含进口)
大家说这个主要是二胎以上家庭拉动的,从我个人的体会来说,60年代出生的人员,我们的子女已经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意味着两家家庭加在一起,六座的车是非常的合适,不需要再开两辆车了。现在六座的MPV、八座的MPV非常受欢迎,包括有了孩子以后,也能够满足两个家庭同时出行,这就是拉动了MPV市场的重要因素,而且这个市场的参与者也越来越多,整体的市场格局也在发生变化。
在新能源汽车里面纯电车前20位的排名企业,特斯拉、比亚迪是遥遥领先,排在后面的广汽埃安等,少数几个品牌是下跌的,整体趋势还是一个强劲增长。
数据来源:乘联会(零售数据,不含进口)
PHEV装载的两套动力系统,一是新能源的产品或者车型,对后市场来说没有太大的影响;二是一套燃油系统零部件的消耗。可以看到PHEV的主流厂家比亚迪依然是遥遥领先,PHEV在整个新能源里面的增速是非常突出的。
车企上半年销量目标完成率
上半年,终端要用大的促销力度才能带来同平或者微增长的状况,全年厂家定的销售目标是比较高的,这些销售目标同比去年,基本上都是在20%以上的目标,实际完成的情况,按照全年时间过半,任务指标半年度完成50%就算达标。金九银十以后,三季度末和四季度都是旺季,一般全年的销量分配是上半年45%,下半年55%。广汽集团在44%,比亚迪41%、43%,达到40%以上就接近完成全年目标了,如果在40%以下,意味着你距离全年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那么,差距比较大的这些企业要想全年完成这些目标,意味着下半年需要加大促销力度,接近目标的这一部分,价格是比较稳定的,完成全年任务目标没有这么大的压力。
对于后市场非常关注的是保有量、存量的数据,机动车4.2亿,汽车3.28亿,新能源1620万辆。如果我们把视野再放远一点看,上半年的情况,去研判全年是什么情况,一直到2025年是什么情况,两轮的摩托车在未来五六年的时间里,相当一部分会转换成汽车的用户,也就是在2030年左右,汽车保有量有望超过4个亿。
根据公安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新登记的注册量,汽车是1175万辆,同比增速是5.8%,我们把1175万辆拆分成载客车和载货车,载客车大概是1030万辆,去掉30万辆不到的商用客车,实际上乘用车是超过了1000万辆的国内消费量,这比乘用车的950万辆多了近500万辆(里面没有含进口),把30多万进口量加进来,除了接近30万辆的进口量,最终上牌量的数据还是低估了一部分终端的乘用车销量。我分析主要是去年年底转过来,上牌有一点滞后,造成了这样一个中间差。
上半年核心数据,由于降价导致消费者的持币待购,使得上半年需求没有充分的释放,而且这个需求释放的代价是比较大的,以价换量,换来的具体销量并没有达到预期。未来,从车企也好,从经销商也好,下半年的关键是要降本增效,而且会出现行业的优胜劣汰。无论是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都有越来越多的车企退出中国市场。但是,在好的方面已经出现了回暖的迹象,我们对下半年汽车市场又增加了几分信心。
预测2023年全年汽车市场产销规模
我们用更加广角的镜头看过去十几年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2017年走到顶点徘徊在2500-2600万辆的水平,我们认为很难逾越2800万辆的台阶。如果我们用“上帝”的视角,我们应该看多远呢?应该看100年汽车市场,整个汽车出现以后的发展历程。
2009年,我做了一个课题报告,要前瞻性的预测2020年、2050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显然不能用2020年的数据进行外推。截止到2017年的数据进行外推的时候,一定是向上走的,在观察点上进行数据外推,如果不考虑整个市场的发展阶段,那就很难准确的外推。因此,我们应该站在更长的视角、更高的视角来看,我会有专业的研究报告,包括研究的主要结论。
我是在清华大学的汽车企业的研修班,多次讲到中国汽车市场负增长的原因以及应对,这个原因就是找到汽车市场的发展阶段,这个发展阶段是与美德日韩他们所经历的发展阶段相似。如美国次贷危机,这是从2007年开始出现信号,2008年、2009年持续下跌,一直到2016年才恢复到下跌之前的水平,整整经历了7年的时间。
从2017年到现在,我们已经有5年的时间了,类似于美国1931年大衰退,2008年美国金融风暴带来的汽车市场的冲击,整个调整周期是7年的时间。从1931年一直到石油危机带来的调整,很少超过7年的完整调整期。按照这个参照,汽车市场市场2018年以来的的周期应该已经探底,开始要向复苏走,这是我们从更高远的角度来看,也就是“无人机”的视角来看,看出了它整个发展的阶段,判断到2025年的时候有望接近于2017年的水平,走完这样一个完整的调整周期。
汽车后市场发展规律
未来几年,新能源的渗透率到底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我个人判断,在2030年会达到60%的渗透率。目前来看,PHEV技术的不断升级,油电同价的趋势,有可能60%的渗透率比预计来的要早。新能源汽车新车的销售能够超过传统燃油车应该很快,慢的不到8年的时间,快的5年时间。激进地认为2025年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可能1:1,在2025年之前对于新能源汽车,包括PHEV,仍然是免征购置税,这个政策也会增加PHEV的竞争力,会让厂家更多的去投入PHEV的研发和成本的降低,加上2026年、2027年对于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半的政策,4年的有利政策,使得新能源汽车的占比会超过燃油车。
近十年,我们看到汽车后市场年均增速回落到了10%之内。2015年以来,我国汽车保有量超过3亿,未来庞大的用两轮车出行的家庭,会很快成为汽车的消费主体,他们的进入使得保有量会持续增长。大家都知道,美国作为一个饱和的市场,怎么判断他的保有量不增加了,每年新增的量和报废的量基本相当,所以汽车保有量徘徊在2.85亿左右,而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汽车保有量市场,预计2030年之前汽车保有量将会达到4亿以上。
由此,保有量还会带动新车的以旧换新,带动二手车的交易,在庞大的保有量基础上,未来汽车后市场的零部件需求会持续的增长。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驱动就是车龄,把所有车分龄段的数据经过加权平均,在2025年的时候,预计超过8年,每一年大概车龄能增加0.6到0.7。
汽车后市场经营者都知道,汽车6年是一个周期,很多零部件要在6年进行更换,到8年又有一部分零部件老化要进行更换。未来车龄也是驱动后市场的需求,特别是随着车龄去老化的维修需求,售后产值的贡献就会越来越高。
2022年我国汽车零部件的出口量是800多亿美金,相当于5000多亿人民币。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使得三电的产品,包括动力电池、电机、电控零部件的需求快速提升,三电企业在全球的零部件行业的地位逐渐提升。根据《美国汽车新闻》发布的2022年全球汽车零部件厂商榜单,来自日本、美国及德国的零部件厂商占据大多数,中国共有10家汽车零部件厂商入围,与韩国并列第四位。
智能化、共享化,对未来汽车零部件的需求
我们可以看到,智能化和共享化降低了事故率,导致用户结构和市场需求发生变化。也可以看到资本市场越来越多的关注到汽车后市场未来的发展前景,中驰车福已经递交了招股说明书,应该在纳斯达克上市,现在到了冲刺阶段。中驰车福业务模式经过几轮调整,类似于汽车行业的“淘宝”,它更多的是2B的环节,搭建平台。近三年的营收在1亿美元左右,应该还算是体量相对比较小的。
对于汽车后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我总结了几点:
1、长车龄催收售后服务专业细分。